西漢遊俠郭解傳,縱橫半生後退隱江湖,遭官紳忌憚,漢武帝殺之

小說裏行俠仗義的大俠是青少年最嚮往的對象,他們也期待加入一片恩怨江湖。

其實這種價值觀不適用於成年人,在哪個朝代都一樣,百姓和朝廷很頭疼所謂的大俠們的“尋釁滋事”。

1.冤孽無數生悔意

漢朝之初有位名噪一時的鳴雌侯許負,她識人面相最準,預言多靈驗,後來晚年攜帶家人隱居商洛山林。

就是這麼一位傳奇人物,她的外孫郭解成爲了意氣用事的遊俠,在西漢還頗具有名氣,連大將軍衛青都知道他的事蹟。

郭解年輕時積攢的名氣譭譽參半,以他個人的意願去判定一個人生死,把自己的武力用在違法違紀上,實在不合法制。

誰還能沒有幾個討厭的人呢?總不能爲了私怨直接要了對方的性命。相反的,對方要是找個遊俠報復你,那也太大題小做。

他還做過不少瘋狂的事情,冒着生命危險去給朋友報仇,藏匿被官府通緝的犯人,甚至搶掠有錢的豪紳。

如果把這些事情美化一下,這分別是拔刀相助,莫逆之交,劫富濟貧,是小說中最常見的義氣情節。

等到擁有種種命案的郭解也變老了,他就開始懼怕自己造下的殺孽,這些都是他的命債。人老了會害怕生死一事,也會敬畏鬼神。

洗心革面的郭解經常檢點反思自己的行爲,不會再輕易動用武器,經常救濟貧苦的人,企圖行善積德。

可他並不能抹殺自己的過去,如同一顆種子在人們心中悄然發芽生根。特別是年紀輕輕的少年們,把郭解的行爲奉爲榜樣。

要是有人得罪了郭解,也許現在的郭解會忍住脾氣放對方一馬,他的少年粉絲們可不會答應,背後就把人處置了。

一旦被捧上神壇就難以收場,可惜郭解並不明白這個道理。更何況,所謂的因果報應已經反噬到郭解身上來了。

2.僞善難掩舊日罪

手上有多條命案的郭解被衆人畏懼,普通百姓見了他如同見到瘟神,生怕一不小心就惹到對方,喪命於對方的劍下。

郭解的侄子正是狐假虎威,仗着舅舅的“威名”爲非作歹,脾氣也蠻橫無比。大家也不敢違逆他的脾氣,畢竟他有一個厲害的舅舅。

郭解的侄子同人喝酒時,知道對方不善飲酒,還強行灌酒將人惹怒,兩個酒鬼在爭執中動了武器,他被對方用小刀失手刺中。

就是這麼一樁咎由自取的命案,郭解的姐姐抱着兒子的屍體大哭不止,還責怪郭解不能殺了兇手爲侄子報仇。

又想改好自己的名聲,又要爲侄子報仇,郭解把事情經過思慮一遍,告訴兇手自己不追究此事,是他的侄子惹禍在先。

頭次碰見郭解原諒別人,大家都稱讚郭解通情達理了,不會動不動就喊打喊殺。做過一次好事,並不代表前債能夠一筆勾銷,大家還是會害怕郭解。

等郭解從外頭辦事回來,百姓聽聞風聲必然躲着,以爲郭解又像往常一樣外出“行俠仗義”,只有一個閒漢坐在地上蔑視他。

郭解的門客知道後要去替他殺了閒漢,被郭解制止了,他認爲這也是個改變名聲的好機會,決定彰顯他以德報怨的胸懷。

縣裏頭貼出徵兵服役的名單,次次都沒有閒漢的名字,原來是郭解提前去跟縣令“打招呼”了。閒漢羞愧地去跟郭解道歉,少年們也都更加崇拜郭解。

既然要金盆洗手,郭解就不再四處遠遊,安心待在家中,類似於小說中半隱退的江湖大俠。豪傑們常請郭解去當和事佬,他的身份更受尊重。

3.自吞苦果終伏法

老實的郭解更讓當地官吏發愁,原先的郭解三天兩頭出去“禍害”,現在安靜不少,給他們帶來的麻煩事卻是越來越多。

包括郭解讓縣令在兵役名單上抹去閒漢,這件事本就不該讓他一介平民插手。可縣令也惜命,畏懼郭解才這麼做的。

正好漢武帝下令將各地家產超過三百萬的富人遷移到茂陵,縣令就把郭解的名字也報上去,企圖把這個“殺神”送走。

富人名單送到漢武帝面前,衛青看了一遍,突然指出郭解家窮不符合條件。漢武帝說連你都知道他的名字,這個人肯定不是什麼貧賤的無名之輩了。

道理也是這麼個道理,衛青也無法解釋,郭解遷移的事情鐵板釘釘。郭解的親友以及粉絲們便開始找罪魁禍首,提議的人是當地的楊縣掾。

郭解兄長家的兒子從小聽叔叔的故事長大,他也崇拜這位叔叔,決心爲他報仇,便殺害了楊縣掾爲叔叔出氣。

楊家人也不是好惹的,他們前往長安準備告御狀,遭到了郭解門客和朋友的阻攔。後來漢武帝還是得知此事,下令捉拿郭解。

遊俠最大的特點就是朋友滿天下,他們結交的人有三教九流,郭解逃亡許久才被官吏抓住,由官府徹查案件定罪。

郭解的確殺過許多人,年代久遠失去證據,現在他又裝作大善人,親友衆多,官吏們也不能拿他怎麼樣。

真正治罪郭解的筏子還跟他的門客有關,前來調查的辦案人員並不尊重郭解,說他作奸犯科不配稱賢,門客發怒割掉了對方的舌頭。

說實在的,郭解的確做了一個壞榜樣,一言不合就殺人,打着俠義的名聲罔顧人命,有不少人效仿他的行爲。

這可是吃了自己種下的苦果,郭解也無法解釋了。漢武帝認爲郭解大逆不道,以俠觸法,以武傷人,終究需要受到官府的制裁,下令滅族。

至此遊俠郭解的人生結束,他妄圖以個人偏見平定天下是非,又拿自身武藝爲非作歹,都是不可取的惡行,並不值得學習。

就算晚年學那鱷魚掉兩滴眼淚,受了他影響的少年們又怎麼改變呢?要不是他的縱容包庇,親友門客也沒膽殺人。

真實的遊俠沒有那麼多正氣凜然和俠肝義膽,他們也會有私情慾望,犯錯無數。這就是所謂的因果循環,冤冤相報。

歡迎朋友們關注@新語說古今

和@舊人新說

看更多精彩歷史小故事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