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子胥復仇之戰:聯合兵聖孫武,一路殺進楚之國都!楚王倉皇逃跑

公子光終於還是篡位了。

這個人冷靜、能隱忍、有野心,天生的一個政治家。伍子胥作爲外來戶,最開始就是依靠着公子光上位的,所以,他所能做的只有沉默。

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滅亡。

伍子胥最終還是爆發起來了。

當公子光,也就是後來的吳王闔閭問計攻破楚國國都的時候,伍子胥和孫武二人做了詳細而周密的計劃,終於使計成,完成了闔閭的夙願和野心。這是,說伍子胥報私仇,有點低估他的海納百川之量,但是從客觀角度來看,伍子胥終究是完成了自己的承諾。

我們不知道伍子胥的初心是什麼,但是骨子裏,他一定是憎恨楚平王和楚平王之後的楚國一切當權者,所以他纔不遺餘力的扶持楚國的敵對國——吳國。

伍子胥兌現了當初的承諾,那天,哥哥告訴他,父親和自己的仇,以後就靠他了!

1.闔閭篡位

垂釣,讓人心如止水,古來這件事就是一件雅事。

當年的姜太公就喜歡垂釣,後來以七十多歲高齡,被請出山林當上了軍事主宰,同時也是內政方面的一把手。近代歷史上,袁世凱也曾賦閒一段時間,在家釣魚,結果被請出山林,給出高位。

伍子胥在賦閒的一段時間裏,也算不得自由自在,他要時刻關注國家大事和政局上的變化。

公元前516年,仇敵楚平王因病逝世,兒子軫即位稱王,史稱楚昭王。

這是天賜良機,就算吳王僚再謹慎,這次也禁不住激動了一把,立即派兵攻打楚國。這軍隊由吳王僚的親信公子指揮,可謂勢在必得。從這一方面來說,吳王僚還是一位文武雙全的領導,只是他太有君子之量,少了防人之心。

那吳王僚派去的軍隊,前期進展順利,到打到後來,有點孤軍深入,楚國軍隊在在後面堵住缺口,截斷了吳軍的退路。這時候,當是吳軍第二縱隊前進的時候,但公子光卻在這時候露出來了他的獠牙。

他派遣刺客殺掉了吳王僚,而後自立爲王,史稱吳王闔閭。闔閭頗有野心,他稱王后,立即招自己的嫡系接管重要崗位,還封了伍子胥等人爲官。

吳王僚派去前沿作戰的兩支軍隊,原本還是做殊死搏鬥,等待援兵到來,但是萬萬沒想到等來的是闔閭篡位,吳王僚身死的消息。他們心有不甘,也要報吳王僚的知遇之恩。

再者說,一朝天子一朝臣,吳王僚是因爲將他們當作心腹,才第一時間派遣他們打仗,而闔閭是下一任王,自然容不得上一位吳王的嫡系部隊存活下去。左思右想,他們決定投降楚國。

2.殺進楚國

那兩位投降者很快被楚國作爲宣傳點擴散出去,楚王給了這二位封地,表示強烈遣在吳王闔閭倒行逆施,對他二位的遭遇深感同情。

新官上任三把火,闔閭剛上任,就被楚國如此鄙視,他不能忍受這樣的挑釁。但闔閭能隱忍多年才瞅準時機殺掉吳王僚,自然也是心機深沉之輩。他在即位的第三年,和伍子胥、伯嚭等人一起攻打楚國,一直打到當年楚國給那兩位封地的地方——舒地,活捉了兩位將軍。

這時候,名震歷史數載的孫武也在這個陣營當中,並且在吳軍中擔任要職,話語權頗重。當吳軍想一鼓作氣拿下楚國都城的時候,孫武告訴他們不要上頭,滅楚時機未到,當讓百姓休養生息,讓士兵加緊操練纔是上策。吳軍撤退。

五年後,吳軍再次興兵,連續奪取楚兵7個城池,再兩年楚軍反擊吳國,結果此次是伍子胥領兵出戰,在豫章將楚國打得大敗,還奪取了楚國的居巢。

公元506年,吳王再次召見伍子胥和孫武等人,問他們這時候攻打楚國,能否一鼓作氣拿下楚國的國都郢都。

二人答曰,如今楚國主將囊瓦貪財好色,對唐國、蔡國極盡壓榨之能事,這兩個國家對楚國怨恨已久。若想大舉攻打楚國,這兩個同盟需要拉上。

果然兩國聽到吳國的計劃,要攻打楚國,都舉手贊成,並表示一定密切配合,對楚國進行全方位打擊。這三個國家與楚國交戰數個回合,先後進行了5次規模比較大的作戰,終於攻破了楚國的都城。

城破那天,楚昭王倉皇出逃。他先跑到了鄖地,結果鄖公的弟弟懷錶示,當年楚昭王的父親楚平王,將自己的父親處死(這遭遇和伍子胥相仿),今天要報仇雪恨。

鄖公聽到後,覺得一邊是自己的王,一邊是自己兄弟,他感覺到兩面爲難,最終他選擇了忠的一邊,與楚昭王一起逃跑,投奔隨地。

歡迎朋友們關注@新語說古今

和@舊人新說

看更多精彩歷史小故事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