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不可與之言而言,謂之失言|有的人一張嘴就知道無法成朋友

​文|顏小二述哲文

我們的生活、工作、學習要維繫正常,這種時候,說話便是一門藝術。

會說話,往往可以讓我們在交際上少一些“壓力”。

但是,即便是“會說話”,也要懂得和“明白人”說。

在說話功夫上再有“藝術”,與“不通透”的人聊起來,也常話不投機半句多。

與“不通透”的人聊天,往往充斥着陰陽怪氣的試探、揣測,皮笑肉不笑的“熱鬧”讓人想要“逃離”,至少顏小二在這樣的談話氛圍中待不了多久

有時候,我們大可回頭想想,何必將自己的時間和情商浪費在“不投緣”的人身上呢?

如果你拿出的“真誠”,在別人眼裏全是“算計”,又何必“白費功夫”呢。

關於和什麼樣的人怎麼說話,千年以前的孔子,有這麼一段議論:

不可與之言而言,謂之失言;可與之言而不言,謂之失人。

孔子這是在告訴我們,當我們與不通透的人“碰撞”交往時,要明白有些話能不說,就不說。

因爲這類人可能在理解他人這方面做得較差,他們喜歡從自己的利益出發,揣測他人、試探他人,甚至偶爾還莫名其妙含沙射影擠兌他人。

這樣的人待人不真誠,心思頗重。

過重的心思讓他更趨於在與他人對話時,以或明或暗的方式,擡高自己、貶低他人。脾氣再好的人,經常與這樣的人交流,也會有“忍不住”的衝動。

然而,一旦你“忍不住”了,怒懟了人家一下,人家可能就發作了,像“受害人”一樣委屈。這種時候,你解釋起來,就很麻煩了。

或許孔子千年以前周遊列國,就已經遇到過太多這樣的人。

莊子曾說:“夏蟲不可語冰”。

生長在夏天的“知了”,如何去理解旁人嘴裏冬日的“寒冰”?

畢竟對於同一件事情,不同的人因爲“視野”、“格局”等不同,看到的風景不一樣。

有的人高瞻遠矚,有的人“小人之心”,這兩種人交流起來,一個解釋太難,一個理解太難。

所以,我們不僅要會說話,對於和什麼樣的人說什麼話,我們也需要分清楚。

如果和不通透的人說得太多,於孔子來看,也從我們的實際生活來看,這便是所謂“失言”了。

但是,我們摸爬滾打於這滾滾紅塵之中,遇到一個“真誠”的人,是我們的幸運。

對於這樣的人,我們就不必太小心翼翼。

別人待我們幾分真誠,我們便可回敬幾分“誠意”。

對於這樣的人,我們該提醒的就提醒,該說的就說。於此,我們不僅“有所爲,有所不爲”堅持了自己的原則,同時,我們說不定就能以我們的真誠,換來一個千金難買的“真心朋友”。

寫到最後,顏小二想說,有的人,一張嘴就知道,這輩子無法成爲朋友。

但有的人,天長日久下來,我們能從其一言一行看到對方的“真誠”與“熱情”。對於這種人,如果我們該說的不說,這是我們的“失格”,更是孔子眼裏的“失人”。

本文爲顏小二述哲文原創且獨家發佈,搬運、抄襲等任何侵權行爲,發現必究。


注:文中圖片來自網絡,侵刪(兩週內),喜歡請點贊收藏哦。

想持續瞭解更多蘊含哲理的國學知識,想持續從電影、文學作品、人生百態中體察更多人性的高尚與悲俗,可關注wx公衆號“顏小二述哲文”哦~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