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不可与之言而言,谓之失言|有的人一张嘴就知道无法成朋友

​文|颜小二述哲文

我们的生活、工作、学习要维系正常,这种时候,说话便是一门艺术。

会说话,往往可以让我们在交际上少一些“压力”。

但是,即便是“会说话”,也要懂得和“明白人”说。

在说话功夫上再有“艺术”,与“不通透”的人聊起来,也常话不投机半句多。

与“不通透”的人聊天,往往充斥着阴阳怪气的试探、揣测,皮笑肉不笑的“热闹”让人想要“逃离”,至少颜小二在这样的谈话氛围中待不了多久

有时候,我们大可回头想想,何必将自己的时间和情商浪费在“不投缘”的人身上呢?

如果你拿出的“真诚”,在别人眼里全是“算计”,又何必“白费功夫”呢。

关于和什么样的人怎么说话,千年以前的孔子,有这么一段议论:

不可与之言而言,谓之失言;可与之言而不言,谓之失人。

孔子这是在告诉我们,当我们与不通透的人“碰撞”交往时,要明白有些话能不说,就不说。

因为这类人可能在理解他人这方面做得较差,他们喜欢从自己的利益出发,揣测他人、试探他人,甚至偶尔还莫名其妙含沙射影挤兑他人。

这样的人待人不真诚,心思颇重。

过重的心思让他更趋于在与他人对话时,以或明或暗的方式,擡高自己、贬低他人。脾气再好的人,经常与这样的人交流,也会有“忍不住”的冲动。

然而,一旦你“忍不住”了,怒怼了人家一下,人家可能就发作了,像“受害人”一样委屈。这种时候,你解释起来,就很麻烦了。

或许孔子千年以前周游列国,就已经遇到过太多这样的人。

庄子曾说:“夏虫不可语冰”。

生长在夏天的“知了”,如何去理解旁人嘴里冬日的“寒冰”?

毕竟对于同一件事情,不同的人因为“视野”、“格局”等不同,看到的风景不一样。

有的人高瞻远瞩,有的人“小人之心”,这两种人交流起来,一个解释太难,一个理解太难。

所以,我们不仅要会说话,对于和什么样的人说什么话,我们也需要分清楚。

如果和不通透的人说得太多,于孔子来看,也从我们的实际生活来看,这便是所谓“失言”了。

但是,我们摸爬滚打于这滚滚红尘之中,遇到一个“真诚”的人,是我们的幸运。

对于这样的人,我们就不必太小心翼翼。

别人待我们几分真诚,我们便可回敬几分“诚意”。

对于这样的人,我们该提醒的就提醒,该说的就说。于此,我们不仅“有所为,有所不为”坚持了自己的原则,同时,我们说不定就能以我们的真诚,换来一个千金难买的“真心朋友”。

写到最后,颜小二想说,有的人,一张嘴就知道,这辈子无法成为朋友。

但有的人,天长日久下来,我们能从其一言一行看到对方的“真诚”与“热情”。对于这种人,如果我们该说的不说,这是我们的“失格”,更是孔子眼里的“失人”。

本文为颜小二述哲文原创且独家发布,搬运、抄袭等任何侵权行为,发现必究。


注:文中图片来自网络,侵删(两周内),喜欢请点赞收藏哦。

想持续了解更多蕴含哲理的国学知识,想持续从电影、文学作品、人生百态中体察更多人性的高尚与悲俗,可关注wx公众号“颜小二述哲文”哦~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