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厭的三種說話方式

這本書是由亞馬遜社交類書籍排名第一的暢銷書作家帕特里克·金所寫。在以往的晨讀中,我們曾分享過書中部分內容,這次我們重點分享“社交時人們討厭的三種說話方式”。

①『亂用名言』

使用名人名言不可怕,可怕的是用名人名言打擊別人,或者批評別人

比如,在閒談中,有人突然說:“事實上,XXX曾經說過……”。他用這樣的語氣打斷對方,並糾正對方一個無關緊要的小問題。這帶來的結果是:談話立刻終止。

即便對方嘴上不說,但心裏也早就把他劃在可以交流的名單之外了。

看完這段話,你的大腦中是不是也閃過了一些人的身影?

他們沒有自己的觀點,在不理解那些名人名言背景的情況下,就用聖人言說你錯,說你思考得不周全。這體現了他們的強烈不安感,害怕不這樣做,就不能得到他人的關注。

因此,他們即便被反駁了,那也是名人名言的錯,不是自己的鍋。

在他們追求存在感的時候,卻忽視了溝通的基礎是:真誠。

當然了,我們每個人都有使用某種說話方式的權利。只是你要考慮別人的感受,瞭解對方如何看待你的行爲,以及這種濫用名言會對談話造成的不利影響。

②『過度精準』

因吹毛求疵而引發的爭論,是最讓人厭煩的行爲之一。有的人在溝通時,非常愛給別人挑錯。哪怕那個錯誤是不值一提的,是對整體談話沒有影響的。

即便你說的是對的,但人們也不會被你晦澀的一點小知識吸引。它只會讓別人對你產生刻板、不懂變通、毫無大局觀的印象。

無論從理性出發,還是就感性而言,過度精準不會讓你顯得更勝一籌。它只會讓你的語氣充滿敵意,會讓對方把你視爲“溝通的敵人”。

同時,對局部細節的過分糾正,也會顯得你看不到關鍵事物。

從結果上講,語言對抗到最後,往往是對方不爲所動,而你卻還在據理力爭。

這樣的場面是不是經常見到?所以,在大多數談話場合,過度精準不是一個明智的語言策略。即便你百分之百正確,別人也會想,“他怎麼就關注這種事啊?”把心思用在話題上,而不是細節上,你和別人的溝通效率纔會更高。

③『打擊品味』

所謂品味,就是指個人的偏好。比如有人愛喫臭豆腐,覺得它是非常美味的食物。而有的人則覺得臭豆腐臭不可聞。可是,如果有人在聊天時,總反駁別人的喜好,就是在否定對方的品味。

如果這只是朋友間閒聊調侃,當然沒什麼關係。但問題是,有些人根本意識不到自己的語言觸角伸得有點長了。

他們總會下意識地向他人強行推銷自己的觀點。

比如,下面這段具體的對話:

A:“不得不說,《阿甘正傳》是我心目中最棒的90年代電影。它無可挑剔。”

B:“《阿甘正傳》?你在開玩笑吧?那部電影根本不尊重史實,簡直糟透了。而且一開始我就知道阿甘會和珍妮在一起,故事根本一點懸念都沒有。你怎麼會喜歡它呢?”

類似的負面案例數不勝數。那些強行推銷觀點的人,很難被別人喜歡和接納。

畢竟每一個人的品味和他的成長曆程息息相關,被別人否定品味,是非常嚴重的傷害。

因此,在日常生活中,當對話涉及到個人品位時,最聰明的做法就是不要去肆意批評它們。因爲,你沒有經歷過對方的生活,你沒有付出過相應的努力。

總結一下,沒有討厭的人,只有討厭的溝通方式。人和人之間相處,語言的作用佔到了90%以上。不懂使用語言的策略,你也很難搞好人際關係。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