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擇其實是在選擇什麼

你有沒有選擇後悔的經歷,應該都有吧!今天突然想思考一下,那我要怎麼選擇纔會讓自己少一些後悔當初呢?

我此刻想到的是,選擇的本質應該是需求,需求的本質是什麼呢?當然是覺得缺的部分。那缺的部分有時間關係嗎?有環境關係嗎?

如果把人生存的基本關係分爲兩大類,我覺得就是時間和環境的關係。所謂時間就是過去,現在,未來。所謂的環境就是人,事,物,場域。

我留意自己選擇後又後悔的後悔經常是悔在,所選擇的物品換一個環境就用不着了,不好用了。和,過一段時間就用不着了,不合適了。

舉一件我日常的小例子:我去年買了一件衣服。試穿時候感覺很好,很合適,很漂亮,所以滿心歡喜購買回家。回家準備穿才發現這件衣服是能讓我看起來很好看,但與我的環境不符合。這衣服不合適我隨時要乾點活的環境,也不適合我很隨性的習慣,就是搭配是很有講究才能體現出這件衣服的美。

還有一個情況是與時間關係,這件衣服很貴,我的價值觀是貴的東西應該經常用起來,但這件衣服按一年的溫度來看,一年只能穿一個月,上半年半個月,下半年半個月。半個月裏如果生意忙需要幹活就不合適穿,如果人精神不好,不想打扮也搭配不了,不合適穿。過了一兩年還會身材走樣,更加穿不了。所以一件花了我覺得是超價的衣服搞不好就一年穿一兩天而已。所以體驗到後悔了。

所以選擇的本質是需求。需求是會因環境和時間的變化而變化的,如何減少後悔,那就不但要有分析自己需求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要有承擔後果的能力。

舉一個人生大問題的例子。我是個山旮旯里長大的孩子,結婚後纔出來城市打工。我們那裏很多人都是結婚後纔出去城市裏的。在老家的時候,擇偶標準是男的會幹活,有力氣,身體強壯。女的也要身體強有力,做事手巧,性格溫和,還會幹家務和農活。對於文化程度沒那麼有要求。一句話就是會種地就行。

到了城裏後,打工來說是力氣,勤快還算是基本的素質。但文化知識和思維靈活等就比力氣勤勞更重要了。所以很多婚姻因爲時間和環境的變化而搖搖欲墜。有些妻子在老家是頂大半個天的伴侶,到了城裏成了只會做一日三餐,甚至飯菜都做不好的屋裏女人。有些男子在老家是整個天,到了城裏變成養不活自己的男人。這時候如果夫妻一方很合適城裏生活模式,那麼差距一拉開就不是一點點的距離了。離婚基本上都是夫妻一方趕不上另一方了才產生的。

這就是時間關係環境關係不同造就的需求不同,原本匹配的夫妻不再匹配。這種人生大事關係到的時間線太長,其中有很多的環境變化不是自己可以控制的。所以選擇伴侶就要用心去感受了,一場白頭偕老的婚姻,思想意識匹配是最基礎的內在條件,心靈與心靈有溝通才能抵抗外在環境的變化。而不能以當時的外在條件的需求爲選擇的根本。

所以結婚誓詞裏那句“你是否願意無論貧窮還是富有、疾病或健康、美貌或失色、順利或失意,都願意愛她、安慰她、尊敬她、保護她?並願意在你們一生之中對她永遠忠心不變?”這句話真的是靈魂的拷問。

婚姻大事是人的大事,人缺什麼呢?也許人最缺的是覺察力和照顧自己人生成功快樂的能力,這種能力就是不管身邊人事物怎麼變化都有能力穩定自己和這些關係。選擇就是選擇那個當下的覺察力。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