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深圳人终于吃得起水果了

10年前,我从山东来到深圳这座城市,开始了南漂打工生活。对于一个在乡下长大的孩子,初来这座城市,最大的感受就里这里的水果真贵,我不敢像在农村时,敞开肚子买来吃。

那时,工资不高,每次买水果总是挑拣最便宜的水果吃。我以为等我将来在这座城市扎下根,就能吃得起深圳的水果了。

可是,物价一天天在上涨,在乡下二元一斤的苹果在深圳能卖出个8元以上的价格,5角一斤的西瓜也要2元一斤,看着那些山东红富士离开我的家乡就身价倍涨,作为一个挣扎在温饱线的打工人来讲,超过5元的价格,都是不舍得买来独享的。

今年去超市买水果,发现各类水果都便宜许多。有的水果,深圳超市里的价格比拼多多上的价格还便宜。拿我们山东红富士苹果,最便宜时才3.98元,花牛果2.68元,香蕉1.98元,桔子1.98元,当然超过5元的也有很多,但是大部分日常水果,我买得起,吃得起了。

我突然意识到,水果只所以便宜下来,可能跟今年整个经济环境有关吧。前段时日,有大号报道了果农辛苦一年的水果全烂在果园,卖不出好价钱。我一边为自己能吃得起水果开心,但又对果农们辛苦而无所得怅然。

再说说我认识的小企业主的近况吧。从前几年开始,深圳从加工制造型企业向科技金融商业化城市转型。许多大厂在近几年陆续搬离深圳,有的搬到东莞,有的搬到惠州。留下来的企业,基本以电子商务贸易和小加工厂为主。我认识的几个小企业,只有很少一部分坚持留在深圳。

这一年,大家的日子并没有往年好过,原材料一个月上涨数次,IC和显示屏缺货,人民币汇率下跌,造成原本接单就困难的企业更是难上加难。

许多通过某站做外贸的企业,平台数据看上去好看,但其实是把线下的客户搬到线上来,性质类似于刷单。可以说90%的企业,线上实际成交的新订单,连一个业务的工资都不够发。

我所在的公司,全是靠老客户维持公司正常运作,想在业绩上有更大的提升空间,难于上青天。

不管生活如何,但今年最幸福的一件事,我还有一份能管我温饱的工作,还能吃得起深圳的水果,这也算是生活的小确信吧。

2020年是特殊的一年,愿所有的阴霾快被阳光驱散,大家都能坦诚相见。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