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漢譯本《蘇格拉底之死》

     


蘇格拉底(公元前469年,一說公元前470年~公元前399年),是一個希臘語(雅典)哲學的創始人之一。西方哲學,併爲第一道德哲學家所述的西方倫理思想的傳統。柏拉圖的對話是蘇格拉底從古代生存下來的最全面的敘述之一,蘇格拉底由此開始以其在倫理學,認識論領域的貢獻而聞名。

正是這種柏拉圖式的蘇格拉底將他的名字賦予了蘇格拉底諷刺和蘇格拉底方法或共產主義的概念。蘇格拉底在後來的古代,近代對哲學家產生了強烈的影響。蘇格拉底對藝術,文學和大衆文化的描述使他成爲西方哲學傳統中最廣爲人知的人物之一。

蘇格拉底在世時,並沒有給世人留下一些隻字片語,我們主要是通過他的一些學生來宣揚一些偉大的哲學理論,從而對世人產生深遠的影響。尤其是他的學生柏拉圖撰寫的對話錄使我們看到了蘇格拉底——一個栩栩如生的哲人形象。

本書分四個篇章,以對話的形式向世人闡述蘇格拉底的辯證哲學思想。《尤息弗洛篇》《申辯篇》《克里託篇》《斐多篇》四篇對話描寫了從蘇格拉底被法庭召喚到飲下毒藥的這段時間裏發生的幾次談話。

《尤息弗洛篇》中,蘇格拉底被法庭召喚,在法庭門口遇到前來狀告自己父親的尤息弗洛。蘇格拉底向他請教狀告自己父親的行爲是否正當的問題,進而討論到“虔誠是什麼”的問題。任何被諸神喜愛的事物就是虔誠的,否則就是不虔誠的。但蘇格拉底指出諸神之間也有意見分歧的時候,對同一件事情,這個神靈喜愛,而另一個神靈未必會喜愛。

《申辯篇》記錄了蘇格拉底在法庭上爲自己辯護的過程,是蘇格拉底向雅典人袒露心扉的一次講演。你們一心只想着聚斂錢財、追求名譽,卻從不關心真理、追求智慧,不關心如何使自己的靈魂得到完善,你們難道不感到羞愧嗎?不要介意我的說話方式是好是壞,而只關心我說得是否正確、是否公正。因爲關心公正是法官們應該做的,就像作爲演講者應該講真話一樣。

《克里託篇》中,克里託勸蘇格拉底越獄逃跑,但最終被蘇格拉底說服,認爲遵守法律接受死刑纔是正確的做法。我們無論在什麼情況下都不應該做錯誤的事情了。甚至也不能用錯誤的行爲去迴應錯誤的行爲,就如人們所說的,我們絕不能做錯誤的事。不管一個人怎樣對待我們,我們也絕不能對他做錯誤的事,不能用錯誤的行爲來回應錯誤的行爲。

《斐多篇》則記錄了蘇格拉底在飲下毒藥的那一天跟朋友們進行的最後一次對話,極爲感人,令人落淚。可以避免死亡的機會。其實只要他願意,他完全可以不必被判有罪;而在被判有罪之後仍然可以爭取以繳納罰金、放逐等刑罰來代替死刑,但他沒有去爭取;甚至即使在監獄裏他還有機會逃跑活命,但蘇格拉底執意赴死,不願逃跑。

蘇格拉底關於靈魂不朽的論證佔了較大的篇幅,可以把它們概括爲對立物互相轉生論證、學習即回憶論證、無形物不可毀滅論證三個主要論證。在死亡到來的時刻,蘇格拉底表現得極其坦然與鎮定,因其對死亡的理性思考完全壓過了身爲人類對死亡的本能恐懼。他的神情舉止、他所說的那些話,都沒有表現出一丁點兒對死亡的恐懼。面對死亡時,他顯得很安詳高貴,顯得快樂平和。

這些行爲看起來很奇怪,但我們不應該理解爲蘇格拉底不愛惜生命,即使沒有法庭的判決也會去自殺。或許死亡並非蘇格拉底的目的,而只是他的生活原則與其處境相結合的結果。他的原則使他在那些處境中必須做出那樣的反應而不是別的反應。

蘇格拉底只承認論證的權威,而無視其他意見。蘇格拉底的特立獨行,面對死亡時無所畏懼的輕鬆心態。

他掌握了怎樣從容地面對生死這門技術,一門發現無知的技術。

它的目的不在於說服別人,而在於說服自己,在於找到真正正確的信念,說服別人只作爲附帶的目的。

一個人應該去學習、尋找、發現那些關於事物的真理,倘若那是不可能做到的,他就必須採納人類能提出的理論中最好、最有說服力的那個,就像乘着一個木筏那樣,乘着它穿過險象環生的人生。

來源:《蘇格拉底之死》​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