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有所思(十一月十五日,星期日) - 草稿

送寒衣

今日寒衣節,晚上馬路邊想必一定會火光閃閃,紙片亂飛,煙霧繚繞。

按照傳統習俗,今天是給是逝去的人送寒衣的時候。天氣冷了,按照活人的想法,想必埋在地下的人也會冷的。

所以活着的人給逝去的人燒點紙錢,燒幾件紙棉衣,寄託哀思,自己心裏也舒服一點。

記得小的時候只是燒點紙錢而已,近幾年來花樣漸漸多起來了。每到這時,大街小巷的小賣部裏,小攤販的攤點上,除了賣紙錢之外,還有賣一些顏色各異,花樣繁多的紙做的棉衣、棉鞋、棉褲,還有內衣之類的,樣式做得跟真的一樣。

許多人看到別人買了,好像自己不買,愧對逝去的人,於是扳着指頭算,給這個買一套,給那個買一套。

算來算去,也就買得越來越多。那個勁頭,比給在世的人買東西還要認真,所以這幾天買紙錢、紙衣的生意最紅火。

華燈初上,不管是做官的,種地的,還是撿垃圾的,似乎不約而同,紛紛走出家門,在城市的馬路邊,河邊,排洪溝邊,凡是邊邊角角的地方,都有攢動的人流,一簇又一簇,火光突然亮了,忽然又暗了下來。

燒紙錢、紙衣的時候,先還要念念有詞:這是給爺爺的,這是給奶奶的,這是給父親的……先把紙點着,再把紙衣放到燒着的火上,一邊燒,一邊嘴裏唸叨着什麼……

似乎這樣一念,就不會混淆,像劇組發盒飯,人人有份,不必爭搶,很公平,也考慮周到。至於那邊的人是否收到,那是另外一碼事了。

環衛工人是最忙的時候,常常跟在身後,等燒紙的人散去,等火苗熄滅後,把燒過的紙灰等垃圾用笤帚清掃拉運 。

一邊清掃,看着旁邊又燒起來一堆,此起彼伏的樣子,心裏恨不得把那燒紙的孝子賢孫踢兩腳:活着的時候幹嘛去了?

但是又不敢多說什麼,只能多掃幾笤帚了,很是無奈。

這一晚的空氣中瀰漫着燒焦的煙味道,好似剛剛失了一場大火。

管理部門本着既尊重習俗,又不污染環境的理念,在街邊設置了一些祭祀點,擺放了一些焚燒收集槽。但是,和遍地開花,隨心所欲的焚燒者相比,這些僅僅是個擺設而已,收效甚微。

如何在尊重習俗和保護環境之間找到一種契合點呢?

不由得想起了禁炮。前些年,過年放炮,天經地義,並且要放得越多越好,越響亮越好,這樣纔有年味。過年不讓放炮?這怎麼能行?

現在呢?過年不放炮了,沒有人再想行不行了,也習慣了安靜的日子。

風俗習慣,習慣成自然,時間一長,又成了約定俗成的風俗。

有時候想一想,反過來去做,不也是這個道理嗎?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