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6季 236|你的朋友圈正在失去魅力

曬朋友圈是微信的典型標誌,曬孩子,曬工作,曬美食,曬商家活動等。當然,在微信最初使用的時候,一個曬可能獲得不少點贊,後來把點贊發展成爲一種商業行爲,積攢可以免費領商品,那些年幾乎每個人的朋友圈都有過如此行爲。可能喜新厭舊是人的本能,後來,人們對於這種商業行爲產生了免疫力,由最初的瘋狂點贊到現在的無動於衷。

微信朋友圈也開創了一個職業——微商,在朋友圈裏,有不少朋友不間斷的進行更新商品信息,可以說,在朋友圈應有盡有,甚至連疫情期間異常緊張的口罩,在朋友圈都充足供應,不得不佩服微商的能力。那些年,爲了支持身邊得微商朋友,誰還沒有買過幾件微商產品,時間久了,微商已經成爲一種固定職業,他們擁有龐大的朋友圈,對,每一位微信好友,都是潛在的客戶。微商不斷刷朋友圈,微信人員漸漸多了起來,遍佈全國各地,朋友圈看不過來時,最先屏蔽的是微商,因爲產品不需要,所以無關緊要。

微信隨着工作羣的建立,有時候羣多達幾百個,羣內大量信息的佔據着手機內存空間,影響手機運行,實在看不過來時,就選擇退出一些羣,發現並沒有影響到什麼,也有沒什麼當初的惋惜了。

微信是一個很好的宣傳平臺,很多單位選擇用開通微信公衆號來宣傳自己,這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做了什麼工作,在公衆號平臺都有動態更新。有的單位爲了擴大宣傳面,規定每個人必須在朋友圈轉發單位的各項宣傳活動。於是,一時間,認識一個單位的人多一些,幾乎同一時間在朋友圈刷屏,而且是一模一樣的信息,着實讓人頭疼。微信朋友圈由最初的曬個人、曬生活等有趣的信息,發現成爲只轉發官方信息,我稱這樣的朋友圈爲“死圈”,即朋友圈沒有任何價值的信息,甚至沒有一點趣味性。爲了節省刷朋友圈信息,很多人選擇屏蔽這樣的朋友圈,即不看他的朋友圈,一鍵設置,方便快捷,且對方不知,也避免了熟人間的尷尬。

後來,覺得朋友圈越發的不公平,當我們在天南海北地曬自己的狀態時,身邊的人們都不開始在朋友圈發任何東西了,亦或看不到對方的朋友圈。小林老師選擇的做法就是對朋友圈是一條線的朋友進行清除,不止是巧合還是必然,一個人生命停止的象徵也是一條線,於是也去查看自己的朋友圈,成爲一條線的朋友還挺多,於是果斷刪除。人生是一個不斷做減法的過程,朋友如此,朋友圈亦是如此。

朋友圈的關係其實也象徵着朋友的關係,在微信朋友圈裏那麼多人,能經常互動的卻少之又少。朋友很多,我們卻很孤獨,當一個人想找個人聊天時,卻發現竟然找不到幾個合適的人。我不喜歡傾訴,因此也就沒有這樣的煩惱,大多數人找不到傾訴對象時,會選擇刷短視頻,刷着刷着就忘記了煩惱,短視頻迅速佔據人腦的大部分空間,當然,這也不是我的愛好,不過,此刻,全民都在刷短視頻,值得警惕!

朋友圈也能只冷暖,越來越多的人們在患病之後,會選擇在朋友圈籌集醫療經費。每個人小時候都做過一個夢,就是每個人給我一點錢,很快就會富有。若干年後,這個夢居然在朋友圈實現了,不過不是富有,而是救命。最初,看到這樣籌集醫藥費的信息,我都會捐助,金額不等。可是,後來,不知道是人們患病的頻率太高,還是朋友圈很近,這樣的信息越來越多,甚至成爲一種經濟負擔,於是選擇性的捐助。現在,估計更多人對於這樣的籌集,針對陌生人來說,無動於衷者居多,因爲這已經成爲一種現象,當事物發展成爲一種現象時,個人的能力是微不足道的。

朋友圈裏未必是真朋友,除了身邊熟識的朋友外,還有一大部分未曾謀面,可能是因爲某些緣分,成了朋友圈裏的彼此。有些朋友還真的不錯,相信假日時日,線下也能成爲很好的朋友,因爲有些某些相似之處,所以有着同樣的愛好和趣味。

朋友圈逐漸從繁華走向荒漠,爲什麼這麼說呢?你可以放眼望去,剛加的一些朋友,似乎總有聊不完的話題,慢慢地就不一樣了。好比同學聚會後,彼此都熱情的留下了家庭住址和聯繫方式,卻從來不登門拜訪也不曾打一個電話寒暄幾句。朋友圈也是如此,加了微信好友後,卻想不起來噓寒問暖,偶爾到了佳節時刻,纔會羣髮式的問聲好。朋友圈的熱情在慢慢消退,取而代之的依然是人與人之間的漠然。

“慎獨”這個詞一度很流行,人們說“狂歡是一羣人的孤獨”。時代很喧囂,人們卻很孤獨,享受孤獨後來成爲對“孤獨”的一種冷處理方式,在朋友圈裏,漸漸地我們再也看不到狂歡時刻了,大抵是把孤獨在內心化解了。

朋友圈也講究公平,我點贊小林老師的做法,首先提前告知,而後刪除朋友圈是一條線的朋友,不,不是朋友,是人。當我們還熱情地在發朋友圈時,熟不知我們早已離開了別人的朋友圈,對,做人一定要有脾氣,禮尚往來是必然。

在朋友圈裏,我們的朋友很多,多到遍佈各地;我們的朋友也很少,少到沒有人點贊。朋友圈裏的是是非非,其實是朋友對真實的告白,我們的朋友圈看起來繁華無比,實則一切都在慢慢減淡,淡到視而不見,充耳不聞。

2020年11月15日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