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学期授课学情分析的重要性

      进入九年级,感觉到压力的不仅仅是学生,还有老师,授课任务量剧增,这种变化,给课堂节奏、备课以及授课方式方法都带来了不适;既要赶进度还担心学生学不会,很容易出现欲速则不达,教师在课堂上十分卖力的授课,一堂课讲的风生水起,结果成了夹生饭;或者节奏太慢、知识点太浅,导致优等生吃不饱;

    天下当老师的,都希望自己的学生都学好,青出于蓝胜于蓝,可是我们使出浑身解数,却收效甚微,最后学生该会的不讲人家都会,不会的人家还是不会,这就是我们分析学情不到位,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脱节。一个班级里,学生是肯定是有差异的,有的需要补充基础知识,有的需要拔高;每各授课知识点也是有差异的,需要组织不同的活动方式让学生去接受,进而掌握;因此,有生命的课堂要融入学情。

      分析学情要从分析学生开始;三年来学生的学习状态,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有哪些学生聪明但学习不刻苦,有哪些学生接受能力弱却很努力,又有哪些学生是不稳定的,原来很刻苦却失去了信念,或是原来不懂事现在浪子回头;

    去接近她、了解他,我们的教学工作才能有的放矢;比如,我班的第一名周传亦,原来他很乐观,目标是年级前十,所以在他的带动下,班级竞争力很差,大家都在学习上自得其乐,自从鲁冰曦来了之后,动摇了他第一的位置,稍微一点拨,他便不再保守,中途加大油门,成绩连续进步,连锁反应的还有金雨柔、菅书涵等。

    学生说我:“老师,你的眼睛很准,每次我上课走神,立刻就提问我,哪个问题我不会,你就提问我。”除了我上课关注每个学生之外,我十分了解学生,课堂里的学生不仅仅在教室里,还在老师的心里。

    备课要融合学情,教材知识点用什么样的方法才能让学生接受、掌握,根据自己班的学情,因才施教,一堂课,如果不备学生,不关注学生的学,再怎么精彩的课堂都是空中楼阁。以前我们用的《以学定教》教学模式,且不可轻易丢弃,备课时,及时准确的了解每个学生的最近知识发展区,合理规划自己的课堂很重要。

    学生反映,都喜欢菅长杰老师的课,因为菅老师有自己的方法吸引学生,菅老师的课不仅幽默风趣,而且要求严谨,让学生愉悦的参与学习中。

      课堂教学还要关注学习掌握情况,有学生状态低迷或走神啊,也有可能是累了,这时要及时调整,也可以停下来休息一会,切不可盲目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完成任务。老师洋洋洒洒讲了很多知识点,学生消化不了,就或急躁、厌学;课堂中,我每完成一个重要知识点,就会停下来,让小组探究,化整为零的去消化它,或是同桌互讲,或是组长提问等,看看反馈信息,在决定是否授课完成,切不可沦为夹生饭。

    我们的教学任务应服务于学生的学习任务,根据学生的需求量授课,九年级了,都知道要加大课堂容量,就更应该关注学情,课堂中加大教师的辅助学校办法,比如:鼓励  激发  启示 表扬 适当的批评和奖励 ,我个人认为小组合作学习很好,可以小组积分,增加了班级内部的竞争力,对某个知识点消化有难度时,可以分解到小组内部,生生互讲 讨论  合作研讨等方法完成重难点的突破。 小组合作可有效的解决基础差异,让好学生巩固,基础偏差不扎实的能学会。

      教师课堂中要善于观察学情:(摘选)课堂评价新视野的“六种状态”良好

1.注意状态:看学生的目光是否追随发言者(教师学生)的一举一动;看学生的回答是否针对所问;看学生的倾听是否全神贯注。

2.参与状态:是否全员全程参与学习;是否积极投入思考或踊跃发言;是否兴致勃勃地阅读、讨论;是否自学进行练习(听、说、读、写);有没有一些学生参与教(指点帮助别人或标新立异)。

3.交往状态:看学生之间在学习过程中是否有友好的合作;看师生、生生之间进行交流时是否言语得体;看整个课堂教学气氛是否民主、和谐、活跃。

4.思维状态:看学生的语言是否流畅、有条理、善于以自己语言说明;是否敢于质疑、提出有价值问题,并展示争论;看学生的回答或见解是否有自己的思考或创意。

5.情绪状态:通过捕捉学生细微表情变化去分析评价;在学生个别回答问题时,观察其他学生的反应;看学生能否自我控制与调节学习情绪。

6.生成状态:是否全面投入学习;是否有满足、成功、喜悦等体验,对后续学习确有信心;学生能否总结当堂学习所得,或提出新的问题。

 

    了解学情,才能善于学法指导;我班刘一同学,基础薄弱,听话、懂事,也知道学,就是学不会,学习数学时,我先从他能听得懂得知识提问他,连续几节课都得到了表扬,紧接着就把新知识掌握了;会学便是从学会开始的,会学了也才能学得会,本次月考数学考了142分。

      师生彼此相互了解,才能彼此信任;了解学生,分析学情,才能知已知彼,百战不殆,才能选择正确的师生对话方式,让我们的课堂中事半功倍。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