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讀《紅樓夢》1)開始讀懂滿紙荒唐言



第一次讀紅樓夢,是在我讀高中的時候,我高一時候的班主任兼語文老師,將他的藏書《紅樓夢》借給我讀。那時候讀這本書,驚歎於書裏邊的詩詞,寫的那樣優美。


現在想起來,依然非常感恩我的老師,不僅教給我知識,也教會我做一個心存仁愛之心的人。


而今重讀《紅樓夢》,和高一時候讀,是完全不同的感覺,那時候讀到的是故事情節,詩詞歌賦,而今讀到的,是人情世故,字字皆是血淚。


卷一讀到甄士隱房屋被燒,投人不著,感受到人世間的辛苦不易,和命運的殘酷無常,我的眼淚就下來了。


在卷一中,我覺得可以把作者的話換成是說我自己:“今風塵碌碌,一事無成,忽念及聽過見過的所有之人,一一細考較去,覺其行止見識皆出我之上!”


到今天爲止,我也是真的“愧則有餘,悔又無益,大無可如何之日也!”也是確實“背父兄之教育之恩,負師友規訓之德,以致今日一技無成,半生潦倒之罪。”


也曾和這塊石頭一樣“自怨自愧,日夜悲哀”:無才實現凌雲志,枉入紅塵已多日;艱難勞苦粗雙手,何時歲月能如詩?


相對於無限的時間和空間,相對於石頭,人的一生,只是如流光一樣,轉瞬即逝,讓石頭來記錄家族興衰存亡,榮辱沉浮,讓我想起了石碑,想起了化石。


“因空見色,由色生情,傳情入色,自色悟空……”也許,我們來人間一趟,也就是爲了證空,證情,悟空,並讀懂這“滿紙荒唐言,一把心酸淚!都雲作者癡,誰解其中味?”


卷一從石頭上寫的講起,姑蘇城望族甄士隱,一日炎夏永晝,“書房閒坐,手倦拋書,伏几盹睡”,他做了一個夢,在夢中甄士隱識得通靈寶玉。


在夢中,他讀到石碑坊“太虛幻境”兩邊的對聯:假做真時真亦假,無爲有處有還無。


我感覺,這幅對聯很有佛學的意味,如《華嚴經》所說的“唯心所現,唯識所變”;又如同《金剛經》裏講的“一切有爲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佛經裏面常用比喻來說明,比喻說得最多的是“夢幻”,也就是我們講的作夢。人在作夢的時候,不知道自己在作夢,夢中還是虛妄分別執着。如果作夢的人,正在作夢的時候,他覺悟了,這夢中所有的境界,人、物、事,虛空、世界,他一下明瞭了,全是我的自心變現之物。


甄士隱在亦真亦幻中,明白了僧人的預言,卻沒有躲得過災難,讓人唏噓命運的殘酷無常。真希望他能和《了凡四訓》的袁了凡一樣,改寫自己的命運。


倒是賈雨村,得了天時地利人和,在甄士隱贈銀子贈衣服後連夜趕路進京,得了春闈一捷。


可憐甄士隱,喪失愛女後,房屋被燒,投靠的人又嫌棄他不善勞作耕種,他內心的悔恨,悲傷,忿怨,再加上貧病交迫,讓他的身體狀況愈發不好了。


拄柺杖散步,又遇跛足道人,道人口唸的一曲《好了歌》,讓甄士隱一聞徹悟,他解釋的“亂哄哄你方唱罷我登場,反認他鄉是故鄉。甚荒唐,到頭來都是爲他人作嫁衣裳。”確實“解得切”,古往今來,哪個人不是如此呢?


正如古人的詩云:世事循環

望九州,前人財產後人收。

後人收得休歡喜,更有收人在後頭。


甄士隱心中徹悟了,跟着瘋道人走了,可惜了封氏,哭個死去活來,幸好身邊還有父親和兩個舊日的丫鬟。婆娑世界,衆生皆苦,難忍堪忍。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