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經濟學

      2019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的新作《好的經濟學》,一個週末加一天的時間我啃完了,留下值得分享的幾點如下。

      1,馬和麻雀理論:“如果你給馬足夠的燕麥喫,總有些燕麥撒在地上可以讓麻雀喫。”,這種涓滴理論支持這樣的想法:富人首先受益,而窮人最終受益。不過,根據對二戰後的31項稅收改革的研究,結果表明對收入最高的10%人羣的減稅並沒有顯著增加就業和收入,而對剩餘那90%收入較低者的減稅卻能起到積極效果。我們要明確一點:爲富人減稅不會帶來經濟增長。

      2,人們總是說,從長遠來看,一切都很好。但這裏的長遠真的非常遙遠。英國藍領的實際工資在1755年至1802年之間幾乎減少了一半。這纔是工業革命對普通工人的真實影響。在一篇討論工業機器人對就業影響的論文裏提到,通勤區每增加一個機器人,就會減少6.2名工人的就業,並降低他們的工資。無論經濟學家如何鼓吹自動化和人工智能的前景有多美好,現實世界裏廣大底層的勞動者可能等不到那一天。如果機器人接管了所有需要專業技能的工作(從擰緊螺栓到會計),人類的靈活性和與生俱來的同理心將日益受到重視,加強這類相關的能力纔是擺脫未來悲慘境地的有力抓手。

        3,如果地球溫度升高1.5℃,將有70%的珊瑚礁消失,如果升高2℃,這個比例將變爲99%。全球變暖的後果如此嚴重,但某些富國卻執意退出意在減少碳排放的《巴黎協定》,這實在不是一個負責任的做法。世界上10%的人口(造成污染最多的人)貢獻了約50%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全世界的富裕人口,對未來的任何氣候變化都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