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 讀《母親的房子》



本文來自《皮囊》文集的第二篇母親的房子,文章寫作的方式爲首尾相連。中間採用插敘與回憶的敘述過程,再現父親建房子的起因與母親修房子的執着信念。讀來感覺是療心之作,父親的不屈,母親的堅持。更是對後輩們奮鬥的不屈動力。

家中的房子,是一種生命體特徵的呈現。有的人,終其一生都沒有自己的房子,沒有家的感覺。而這座承載着家人成長的房子,經歷着歲月的刷洗。父母的辛勞,兒女的成長,併爲之付出的青春和驕傲。

這座四層樓的房子,從外觀上看,就知道不怎麼舒適。兩百平方米的地皮,朝北的前一百平方米建成了四層的樓房,後面潦草地接着的,是已經斑斑駁駁的老石板房。即使是北邊這佔地一百平方米的四層樓房,也可以清楚地看到,是幾次修建的結果:底下兩層是朝西的坐向,還開了兩個大大的迎向道路的門——母親曾天真地以爲能在這條小路做點小生意,上面兩層卻是朝南的坐向,而且,沒有如同一二層鋪上土黃色的外牆瓷磚,磚頭和鋼筋水泥就這樣裸露在外面。

在我的心中,這座房子就是上一輩人​的生命堆疊在一起,物化成那層層疊疊的軀殼。就像生態魚缸裏的珊瑚礁,安放在箱底,爲那羣斑斕的魚做安靜陪襯,誰也不會在意渺小但同樣驚心動魄的死亡和傳承。上一代人都是無依無靠,而只有靠着堅苦的努力而生存。

曾經的父親在婚前向母親作出了保證,要買下這塊地,並在上面建造屬於自己的房子。後來的結果也驗證了這樣的諾言。因爲自己的超生,父親失去了公職,被罰免三年的糧食補給。爲了生活,他賭氣去寧波當了三年海員。用這三年掙得的辛苦錢,給家裏建成了完整的石板房。這房子對於父親來說,也是最大的榮耀。接着父親從商,卻屢屢失敗,最後競中風病倒。家中的一切都由母親辛苦的操持着。因爲家境貧窮,姐姐同男友分手,原因是男方索要昂貴的嫁妝費!自此,姐姐再不與富人來往。

後來,母親把房子租給了一戶外來務工家庭。十年了,從沒漲過一分錢。從這個方面可以看出母親的爲人處世、不僅是對於弱者的同情,也許是對這位租戶的感激,感激這戶人家對於這個家的一份貢獻。

父親生病了兩年,母親說要用辛苦攢下的十萬元來建造自家的房子。要知道,這些錢是全家人辛辛苦苦所積攢而來的。作爲兒子也知道,建房子是母親的宣言。以建築的形式,驕傲地立在那。因爲建造房子,母親得了急性盲腸炎,並做了手術。在病牀上的她還在操心房子打地基的事、父親一個人拄着柺杖,拖着步子,喘着粗氣來到了醫院。他是挪了三四個小時,在馬路上,自己僱車才趕來這裏。

在母親的全力籌備下,房子重新建成並翻新。當姐姐怪罪母親修房子時,母親卻說:"人活着就是爲了一口氣,這口氣比什麼都值得。"

母親對於生活的方式,近乎於苛刻的地步。在面臨最苦難的日子裏,由於得不到家人的理解。甚至想到,用老鼠藥來結束這一切,放棄這種苦難的生活。當然,被大家發現這個祕密後,家人們再也不敢提反對建造房子的事情了。

當家裏環境剛剛好轉之時,母親又想把樓房再建二層。她想在戰場上做最後攻堅宣言的將軍。"這附近沒有人能建到四樓,我們建到了就真的站起來了。"

果然,房子建到了第四層。小鎮一片譁然!母親特意扶着父親在市場上走了一圈,邊走邊炫耀:"你們等着,再過幾年,我和我兒子會把前面的也拆了,圍成小庭院,外面裝修全部弄好,到時候邀請你們來看看。"一旁的父親也用偏癱的舌頭幫腔:"到時候來看看啊。″

第二年父親突然去世了!

再兩年,鎮政府下發了要拆遷這片房子的通告。

但母親的遺願卻始終沒有完成,她覺得房子沒建好,她一輩子都不會開心。就算再好的房子,她住着也不覺得好。要知道,這可是傾注了她一身心血的房子啊!仔細回味老房子的每層樓面的影像...每個斑斑角落都存留着片片回憶...

每位兒女的心情都同母親一樣,對老房子有着深厚的,難以抹滅的情愫。

老房子是我們的家,是一個溫暖成長的搖籃,更是父輩們生命價值的體現,有了舊時的房子,就像在大地上生了根,大家纔有了心的歸宿。無論走到哪裏,家始終是心靈的歸宿,有了對家的期盼,我們的內心纔會真正有了依託。



來源:  《皮囊》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