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場冬雨

文/原創

        說的首場冬雨,是屬於這個特別初冬的第一次持續的雨,它曾出現於昨天卻成形在今天。昨天在《多遠》裏提到過它,因爲只看到它留在地上的痕跡和影子,以爲是心念人淚痕。今天成形的濛濛細雨是持續昨天無形煙雨的,走在北京街頭有點早春二月江南的煙雨小巷感覺。其實,親近這雨也就不存在生活中浪漫和現實的遠距了,只要思想牽扯和包融它們。

        自負責任的原因,使得自己不捨得花太多的時間在外邊遊蕩。當然,如果沒有自我設定的那些遙遠目標,那種放任自流的遊蕩是值得的,因爲在遊蕩中會得到觀景的滿足,尤其煙雨中會有特別的浪漫感覺,思想可以隨了濛濛細雨飛走,飛往自己一度在揚州 、在西湖待過的街巷,喜歡那些單獨的或成雙成對打傘人走路的樣子;深秋落黃時候,這兩年最喜歡的就是在附近地壇公園外面的街心花園裏,看成片的黃色銀杏樹,置身其中陡增一種浪漫感,還會有與陌生異性人偶遇,比如去年銀杏葉成黃的深秋就遇上了從雍和宮方向來的兩個女子邀我給她們照了半個小時照片,我今年巧遇的是從揚州來的姑娘,她推着一輛淡紫色的共享單車在林子裏的小路上,時停時走地獨自拍着銀杏樹的風景,或是因爲沒有伴侶緣故吧,她不甘心錯過銀杏葉黃的美景,見我獨自賞景走過,便叫了我陪她拍照了一段時間的照片,直到黃昏逝去、華燈初上時才各自離去;同樣喜歡冬天的風景,尤其是大雪過後的公園雪景,今年春節之前曾經留下過雪景的詩文,滿足了視覺的感受,也有永不止息的思想寄託于飛雪、通過文字捎去遠方,也少不了雪地上與陌生女子巧遇,那些雪地見證了瞬間彼此交集疊加的腳印……但是,我總很少出門,晴天尚且如此,雨天就更不出門了。昨天和今天都待在家裏,泡一壺茶細品,聽着窗外的雨聲傾訴,看着窗外的雨霧飛舞……

        我的思想不安分,有時無知遠方靈魂的狀態如何,杳無音信時會煩躁卻又無奈於遠,雖然思想可以交融使得彼此因爲懂,而近得到我以爲距離爲零。思想的不安分,有時也表現出某種特有浪漫狀態下的快樂心情,昨天的雨和今天的雨都是可以證明的,拿昨天的雨來說,我在書房裏琢磨那首隨意寫的和小學同學發在朋友圈的有關她最近遊歷西湖風景寫的感悟詩,我不僅覺得她詩有美感,而且她詩喚醒了我幾度曾在西湖邊上的那些久遠記憶,所以我以《美西湖》來和了她的詩:“西湖是個好地方,一曾幾度去張揚。我在其中其中我,不忍驚擾低吟唱。”  ,這樣的打油詩再通俗不過了,一看就明白,所以我跟同學交流時說,我這是時下正在熱捧的“凡爾賽文學”式的表現,所不同的是我反其道而行之了;拿今天來說,依然是藉着首場雨的持續情緒,持續着我喜歡寫的打油詩的心情,現在就借這場雨給遠方捎去《指望》之心:“雲靄阻隔無碧遠,空幽靈魂詩載荷。不奢長臂能牽手,但願心絃無斷折。”……思想也有從不安分浪漫回到安寧現實的時候,就像細細的雨霧漸漸凝結成不安定地落在一片初冬樹葉上的雨滴那樣,它完成自由落體之後會在樹葉上安定的。當下社會浮躁的地方太多,比如有人刻意冠以“凡爾賽文學”的文字表達形式,或就是一種浮躁時代產物的情緒表達方式吧,還有浮躁的是網絡通俗語言文章的表達方式,幾乎把經典的貴族文化打到無地自容的境地,它們不講究格式、語法以及混用的、地、得等的文章隨處可見,或許這是時代講究效率的現實表現,也包括我本不懂格律詩的寫作。

        第一場冬雨,從中我感悟到自身生活的什麼意義了呢?深切地感覺到了思想的變化,從不安分到相對安分、再從相對安分回到不安分……它永遠是反覆的交變過程,每次變化都是自我對天下世界特別是對其中社會的進一步認知……外邊的雨在下,這種雨天中的感受,只是我今天生活的一個上午而已。

2020.11.18.北京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