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課堂上的“炸彈”

原創:楊荷

校覈:藝霖  志平

編輯:曉慶  玫瑰

11月15日貴陽課程結束後,我應邀去了昆明。17日上午,在昆明做了一場20多人的非暴溝通沙龍。

課程從開始進行因爲一直很和諧,夥伴們都積極參與,結果在最後的一個分享環節出了一個小意外。

有一位25歲的男孩子,他說:“從小他的媽媽有事情就會狠狠打他,直到他知道錯在哪裏,打完之後又會跟他道歉。”這樣的事情發生過很多次。他覺得自己現在過得很好,非常感謝媽媽。

說將來如果有孩子也會按照媽媽的方式教育他的孩子。沒有想到現場的大多數家長都爲他響起了掌聲。

我開玩笑問問現場的夥伴,同意這麼幹的請舉手,結果真有幾位夥伴舉手。看來這樣暴力行爲已經深入家長的心。

當時我內心苦笑,這一上午白講了,同時又有一個聲音告訴我,你可以分享你的觀點。我說:“暴力的行爲對解決當下的問題有時候是有效果的,對於你的觀點我和你有不一樣的看法。”

第一,對於出生在70年代80年代孩子,你媽媽的這個方法可能是有效果,在互聯網時代用同樣的辦法未必有效果。時代不一樣,作爲孩子的需求也不同,過去在80年代每個孩子能夠喫飽就是最大的滿足。出生在互聯網時代的孩子,他的需求一定不是喫飽喝足。

第二,作爲一個孩子,他在受到打罵的當下一定是害怕的。我小的時候我父母並沒有打過我,我媽媽只是大聲呵斥過我,我現在都記得那個當下我的恐懼和無助。做爲一個孩子,因爲要生存纔不敢去反抗大人的壓迫。我們小時候受的委屈、憤怒等感受都不會無緣無故消失。

在五年前我得了大病,被壓抑的感受像毒素垃圾一樣在我身體裏成了定時炸彈!當我自己大病的時候,並沒有按照醫生的囑咐去手術,因爲我知道切除了物理體,感受並不會消失。

可以參考《身體從未忘記》和《身體知道答案》這兩本書。你在這個當下是這個觀點我非常理解。你今年才25歲,你未來路還很長,也許再過幾年你的觀點也會發生改變。”

後來現場一位近70歲的阿姨分享他小時候被媽媽打的經歷,淚光閃爍,依然感覺到無比的委屈。阿姨的內心依然住着一個充滿憤怒和委屈的孩子。他說通過學習我現在憤怒的感覺越來越少了,可是委屈依然還在。

沒想到這個男孩子說:你沒有說我的觀點是錯的讓我很感動!你用你的實際行動告訴了我,什麼是非暴力溝通。我剛纔想了一下,是的,我依然感覺到不舒服。有的時候我也會對別人暴力而不自知,因爲我覺得暴力是有用的。我今天才知道這樣會傷害了別人,只是當下我自己沒有發現,今天開始我會有意識提醒自己。

驚喜這個炸彈竟然這樣悄無聲息的地消失了。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