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 | 99%的父母不願意在孩子面前承認自己的錯誤 - 草稿


你們會跟年邁的父母吵架嗎?

鍋鍋剛跟爸爸吵了一架,找我來評理,講述着她爸爸的不可理喻。

昨晚因爲一點雞毛蒜皮的小事跟爸爸爭吵了起來,他說我太犟不講理,我說是他不講理沒弄明白事。總之就是互不相讓,非要爭個高低輸贏。

看着他與我着急的辯白,那副模樣事後想想挺令人心酸的。(鍋鍋是個懂事的孩子)

爲什麼明明是他沒搞明白事情還偏不願意也不敢承認自己的無知,更加不願意低下高昂的頭顱。

難道因爲低下頭就意味着自己的錯和失敗嗎,堅挺的高昂才能宣示着自己正確的立場嗎?(鍋鍋很不能理解爲什麼爸爸就不敢承認一次自己的錯誤)

天下沒有哪個父母願意在孩子面前承認自己的錯誤,或是失誤。因爲他們總以爲自己經驗豐富是過來人,一幅老江湖的姿態呈現在孩子面前。只有自己教訓孩子的份,哪有孩子反過來教訓自己的份。

被孩子否認,是多麼丟人的事。被孩子否認,就像是撬動了他們建立幾十年來的權威。一向頤指氣使慣了,只有令別人低頭的份,哪有輪到自己低頭時,寧死不屈。(每個父母在孩子面前都是如此)

急躁的辯護,嗓門越來越大,臉色越來越難看,語言越來越激烈,用詞越來越毒辣。不講理,拗脾氣等脫離主題的標籤撲面而來,最後的爭吵已經與最初的主題脫離的十萬八千里。

吵到面紅耳赤也不是因爲對主題討論誰對誰不對,而是演變成了對長久以來形成的做事風格的不認同。

原則模糊不清,混沌不堪,在該堅守原則時卻不堅守,在不該死守時卻當仁不讓。

鍋鍋說完這些,無奈地直搖頭。

說到底是這事還是因爲我們對待事物的態度看法與父母不同,才造成了這樣的結果。

冷靜下來後,想想爲這雞毛蒜皮的事爭的不可開交有什麼意義,爭贏了理卻輸了情,何必呢。

大晚上的對年邁的父親強爭之下,非要跟他掰扯一個理,鍋鍋也是真夠傻的。

鍋鍋說可我也不願意“承讓”,一直不認可爸爸那幅總是以爲自己是正確的做事風格,以及永遠一幅大人長者施授於人的姿態。

爲什麼不敢大膽的承認自己的無知與不行呢?何況原本就並沒有太高準的能力,卻又總偏偏愛當大人指點江山。若真是扛起來也就算了,可又半扛半不扛的就真令人煩了。

爭到底鍋鍋還是佔了上風,爸爸則有些落寞的悲愴。靜靜的洗涮一番默默的倒在牀上睡去。

鍋鍋看到父親老邁的背影,突然覺得有些傷感。

想起年邁的父親還在爲這個家努力的掙錢,每天早出晚歸,兩頭星辰相伴,不由得覺得自己不夠理解父母的難處。

鍋鍋說她理應去理解爸爸,理當更有耐心的跟爸爸去解釋他弄不明白的那些事情,可她卻沒做好。尤其是在爸爸失控說她不講理時,她也不想再一味的順着爸爸了。

鍋鍋說那一瞬間他能想起很多很多往事來,從孝道到忤逆,再到想放任徹底不再搭理爸爸,她想了太多太多。

鍋鍋是個有愛的孩子,她能做到孝,但做不到順。尤其是愚順,剛直的鍋鍋不願意拐彎順應誰。(這一點跟爸爸倒是極像,不然爸爸也不會跟鍋鍋爭得面不可交)

鍋鍋說爸爸一直都太執拗,永遠不敢坦然的面對自己。哪怕一個人時會偷偷的承認自己的無能,但卻不能在別人面前承認。

也許那是爸爸最後的倔強吧,畢竟承認了就要被奪去權威,沒有威嚴,還如何統領三軍,還如何再保留着做家長的高高在上的地位。

父母都不願意承認自己的過失,哪怕真的錯了也會咬着牙說沒錯。在孩子面前永遠樹立着是正確的形象,不敢有絲毫泄露。執拗而倔強的堅守着最後一道防線。

其實這是父母不接納自己,不接受自己的不完美的表現。總想把自己武裝的十全十美,不敢有半點的不好不對不正確的表現。

可人哪有完人,大大方方的承認,比遮遮掩掩的隱藏要完美的多。

父母,你該大方承認自己的失誤錯誤沒什麼不對,這低下高昂地頭顱同樣也是在爲孩子做榜樣,照樣是孩子心目中超級英雄。

可如果父母一直願意接納自己並大膽承認自己,那就是執拗的倔強,哪怕僞裝的再美好,也會令孩子感到反感和傷心。畢竟那不是真實的你。

孩子只是想要一個最真實的父母,能平和和藹的對等交流的父母,而不是一味的只會站在高臺發號施令的父母。

子女是父母所生,但非父母所有。子女也是獨立的個體,有獨立的情感與認知,父母不能用道德綁架子女來無條件的順應自己的要求。更加不能借以“我是爲了你”,等一輩子施壓在孩子身上的砝碼來壓制孩子。

想讓孩子認可你的權威,就要做出讓孩子認可的事來,並不是用急躁的暴脾氣來制勝,更加不是用父母的身份來強制讓孩子接受你的偉大。

父母永遠不會在孩子面前承認自己的錯誤,但自己要認清楚自己,別讓僞裝的自己把真實的自己都給打敗了。

致那些不願意承認自己錯誤的父母,也致那些曾被傷父母傷過心的孩子。願父母能開達明理,也願孩子能理解父母的用心良苦,最後祝每個父母和孩子都能快樂幸福!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