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盛帝國

      這兩天在看《高盛帝國》,電子書上顯示有2000頁,看到400頁的時候我已經大呼過癮,簡直像看小說,跌宕起伏的投行大鱷歷史總能給人品出點味道。

      1,高盛早年無足輕重,能擴展到零售商領域,至少得感謝宗教信仰的幫忙。因爲當時領軍的兩家金融機構—摩根大通和喬治·F·貝克爾公司(George F. Baker,現在的花旗集團)是不與“猶太公司”做生意的,高盛這樣的“猶太企業”由此獲得了這些業務機會。彼之砒霜,我之蜜糖,同行的偏見就是發跡的機會。

      2,多數人都能經受厄運的考驗,只有極少數人能經得起成功的考驗。很可惜他並不是後者中的一員。1918年繼任高盛集團最高領導的沃迪爾·卡欽斯在帶領公司取得一次又一次的成功後,在金融槓桿的撬動下,差點搞垮了整個公司。由早年的成功吹噓出來的盲目樂觀主義,可能變得相當有破壞力。部分高盛領導人的事蹟像極了吳曉波《大敗局》裏的劇情。

      3,20世紀70年代,高盛承銷賓州中鐵的商業票據業務,卻突遇後者的破產,因爲沒有向客戶及時發佈非公開信息而遭到幾十起索賠訴訟,公司在之後多年之間共賠付了近3000萬美元。經歷賓州中鐵一事的歷練,高盛的行爲風格不再如同華爾街其他公司一樣傲慢,事實證明傲慢就是真正傷害這些金融公司的罪魁禍首。歷史不會重演,但總會驚人的相似。40多年後,早就掌握了次貸業務的諸多利空非公開信息的各大投行依然選擇祕不發喪,等到紙裏包不住火,便拖着整個國家捲入金融危機,並讓世界買單,這次高盛的發小雷曼玩過了頭,最終引火燒身。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