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默的大多數》筆記

短評

★★★★★ 魯迅、王小波、韓寒,下一個會是誰?我們這個時代還需要這樣的雜文作者嗎?真實,有趣,深具批判精神,還能有嗎?
再說說這本文集,適合放在牀頭每天看個幾篇,最好跳着看,小劑量,慢服。
像一隻特立獨行的豬,沉默的大多數這樣名篇放在任何時代也都是不過時的。


筆記

沉默的大多數
  • 從那些話裏我還知道了一畝地可以產三十萬斤糧,然後我們就餓的要死。總而言之,從小我對講出來的話就不大相信,越是聲色俱厲,嗓門高亢,我越是不信。這種懷疑態度起源於我飢餓的肚腸。和任何話語相比,飢餓都是更大的真理。
  • 話語交給我們很多,但善惡還是可以自明。話語想要教給我們,人與人生來就不平等。在人間,尊卑有序是永恆的真理,但你也可以不聽。
  • 所謂文學,在我看來就是:先把文章些好看了再說,別的就管他媽的。
知識分子的不幸
  • 我對國學的看法是:這種東西實在厲害。最可怕之處就在那個“國”字。頂着這個字,誰還敢有不同意見?這種套子套上脖子,想把它扯下來是枉然的;否則也不至於套了好幾千年。它的誘人之處也在這個“國”字,搶到這個制高點,就可以壓制一切不同意見;所以它對一切想在思想領域裏巧取豪奪的不良分子都有莫大的誘惑力。
論戰與道德
  • 假如我不看電影,不看小說,還可以關心一下正經學問,讀點理論文章、學術論文。文科的文章往往要說,作者以馬列主義爲指南,以辯證唯物主義爲指導思想,爲了什麼什麼等等。一篇文章我往往只敢看到這裏,因爲我害怕看完後不能同意作者的觀點,就要冒反對馬列主義的危險。誠然,我可以努力證明作者口稱讚成馬列主義,實質上在反對馬列,但我又於心不忍,我和任何人都沒有這麼大的仇恨。
“行貨感”與文化相對主義
  • 人生活在一種文化的影響之中,他就有批判這種文化的權利。
智慧與國學
  • 有一天我們都會死去,追求智慧的道路還會有人在走着。死掉以後的事我看不到。但在我活着的時候,想到這件事,心裏就很高興。
對中國文化的布羅代爾式考證
  • 在我們的文化裏,只認爲生命是好的,卻沒把快樂啦、幸福啦、生存狀態之類的事定義在內;故而就認爲,只要大家都能活着就好,不管他們活得多麼糟糕。由此導致了一種古怪的生存競爭,和風力、水力比賽推動磨盤,和牲口比賽運輸——而且是比賽一種負面的能力,比誰更不知勞苦,更不貪圖安逸。
人性的逆轉
  • 佛洛依德對受虐狂有如下的解釋:假如人生活在一種無力改變的痛苦之中,就會轉而愛上這種痛苦,把它視爲一種快樂,以便使自己好過一些。對這個道理稍加推廣,就會想到:人是一種會自己騙自己的動物。我們吃了很多無益的苦,虛擲了不少年華,所以有人就想說,這種經歷是崇高的。這種想法可以使他自己好過一些,所以它有些好作用。很不幸的是它還有些壞作用:有些人據此認爲,人必須喫一些無益的苦、虛擲一些年華,用這種方式來達到崇高。這種想法不僅有害,而且是有病。
椰子樹與平等
  • 有些作品,有些人能欣賞,有些人就看不懂,這就是說,有些人的幸福能力較爲優越。這種優越最招人妒忌。消除這種優越的方法之一就是給聰明人頭上一悶棍,把他打笨些。但打輕了不管用,打重了會把腦子打出來,這又不是我們的本意。另一種方法則是:一旦聰明人和傻人起了爭執,我們總說傻人有理。久而久之,聰明人也會變傻。
關於崇高
  • 在煽情的倫理流行之時,人所共知的虛僞無所不在;因爲照那些高調去生活,不是累死就是餓死——高調加虛僞才能構成一種可行的生活方式。
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
  • 我以爲,每個人都有一部分活在自己所在的環境中,這一部分是不會死的,它會保存在那裏,讓後世的人看到。在海德堡,在劍橋,在薩爾茨堡,你看到的不僅是現世的人,還有他們的先人,因爲世世代代的維護,那地方纔會像現在這樣漂亮。
文化的園地
  • 這就如我們的文化園地,總有人在呼籲者。呼籲很重要,但最好說說到底要幹些什麼。
有關貧窮
  • 生活方式像一個曲折漫長的故事,或者像一座使人迷失的迷宮。很不幸的是,任何一種負面的生活都能產生很多亂七八糟的細節,使它變得蠻有趣的;人就在這種趣味中沉淪下去,從根本上忘記了這種生活需要改進。
我是哪一種女權主義者
  • 亙古以來,人類在性和性別問題上就沒有平常心,開頭有點假模假式,後來就有點五迷三道,最後乾脆是不三不四,或者是蠻橫無理——這些錯誤主要是男人犯得——這是我對這個問題的看法……
迷信與邪門書
  • 我以爲,一個人在胸中抹殺可信和不可信的界限,多是因爲生活中巨大的壓力。走投無路的人就容易迷信,而且是什麼都信。雖然原因讓人同情,但放棄理性總是軟弱的行徑。
對待知識的態度
  • 當年文化知識不能成爲飯碗,也不能誇耀於人,但有一些青年對它還是有興趣,這說明學習本身就可成爲一種生活方式。學習文史知識目的在於“溫故”,有文史修養的人生活在從過去到現代一個漫長的時間段裏。學習科學知識目的在於“知新”,有科學知識的人可以預見將來,它生活在從現在到廣闊無垠的未來。加入你什麼都不學習,那就只能生活在現時現世的一個小圈子裏,狹窄的很。
虛僞與毫不利己
  • 希望我有些成就,爲人所羨慕;有一些美得,爲人所稱道。
海明威的《老人與海》
  • 在人生的道路上,“失敗”這個詞還有另外的含義,即是指人失去了繼續鬥爭的信心,放下來手中的武器。人類向限度屈服,這纔是真正的失敗。
寫給新的一年(1996年)
  • 雖然人生在世會有種種不如意,但你仍可以在幸福與不幸中作選擇。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