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叔本華“談人生的不同階段”

讀叔本華的《人生智慧錄》已快一個月的時間,終於接近尾聲,不似其它感興趣的書籍,可以一目多行,翻卷後更是欲罷不能。難得嘗試閱讀此類哲學書籍,全篇抽象枯燥,逼人思考,靜坐不到一刻鐘便昏昏欲睡,合上書本才發現剛讀寥寥數頁。

前五章談及人的自身,所有和地位,處己之道,處人之道,如何對待世道和命運等等,談人生的不同階段是第六章的主題。


1 人生所能把握的僅限於現在,年輕的時候,我們期望一個長長的未來,年老的時候,我們回憶一個長長的過去。

2 人生最前面的1/4最爲快樂,童年好比失去的樂園,因爲那時我們的慾望很少,享受着清新的喜悅,童年的時光像一首長詩。童年的幸福感還來源於彼此相似並因此而和諧,但隨着青春期的到來,人與人之間的差異分歧不斷出現,猶如圓規的半徑越大,劃出的圓圈越大,分離也是越大。

3 前半生渴望幸福但很難獲得滿足,後半生表現爲對遭遇不幸的害怕和擔憂。人生閱歷主要的結果是視野明晰,逐漸變得成熟。書中提及一種有趣的比喻,人生好比一副刺繡,前半生所見是刺繡的正面,後半生所見是刺繡的反面,反面不如正面漂亮,但它可以透過表象看本質,瞭解絲線如何繡在一起。

4 年輕時候,時間似乎過的很慢,會留下更多的回憶,對於一個老者,會覺得人生如此短暫,留下的記憶太少。年輕的時候,生命充滿各種故事,過程跌宕悠長,年邁的時候,生活平淡無奇,生活中的一點小確幸都能帶來驚喜。

5 每個人的性格都特別適合人生的某一階段,到達此階段就是登峯造極。有人出道便是巔峯,有人盛年活躍,有人老年最佔優勢。

6 年輕時候,事物表象最能吸引我們;年老時候,思索是我們心智的主要特徵。青春期是熱愛詩歌的時代,老年更偏好哲學。年輕時我們具有更多的想象力,年老時我們喜歡判斷,深入和徹底。性衝動激情消退之前,人類不能真正地成爲完全理智的動物。

7 人到暮年,會真正欣賞無煩惱的生活。醒悟是老年的主要特徵,世間的輝煌均被證明無用而空洞,曾經的光鮮已經褪色,逐漸領悟到人類的存在是空虛無奈的。年老且貧窮是極大的不幸,財富比以前倍加珍貴,它能補足體能上的衰退。

8 十歲時候,水星(使神)當頭,小範圍內活躍,進步很快;

二十歲時,金星(愛神)接管,男子爲異性着迷;

三十歲時,火星(戰神)名列前茅,一身力氣,追逐名利;

四十歲時,四個小行星管事,變得務實;

五十歲時,木星主導,富於閱歷和知識,不再傾心接受他人的命令;

六十歲時,土星到來,人像一塊鉛,遲鈍而緩慢。

再後面是天王星,等待天國的召喚。


“人生就像鐘擺,在痛苦和無聊之中擺盪”。不是在對抗痛苦,就是在對抗無聊,這和網上鋪天蓋地的成功學雞湯顯得有點背道而馳。書中觀點不敢全部苟同,但卻是一本豆瓣高分好書,兩百年前的大師著作,在孤獨中尋找人生的智慧。

理個讀書筆記都覺燒腦的很,還是起身活動下筋骨,把壓箱底的秋褲翻出來,今天已入小雪節氣,氣溫驟降明顯。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