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憶長篇小說《長恨歌》

熬了一個晚上的夜,終於看完了王安憶的《長恨歌》,最終結局是我意料不到的,美了一生的王琦瑤,被命運捉弄一生,最終悲劇收尾。

圍繞她身邊的幾個人,最是悲慘的是那個連名字都只是“程先生”的男子,王琦瑤的命運被他改變,王琦瑤的出現,也徹底改變了一個好青年的一生。程先生走的時候,我簡直覺得太不公平了,一見琦瑤誤終身啊!

二十多歲的程先生,遇見正當花樣年華的王琦瑤,把她的美髮掘出來,推着她前進,成爲上海小姐,其實也是把她遠遠地推離了自己。爲她孑然一身,四十多歲再重逢時陪着她生下別人的孩子,又離開,不久被1966年的浪潮吞沒,跳樓自殺。唉,這是這本書裏完完全全的一個好人,卻是最悲催的結局。

主人公王琦瑤似乎是從石頭裏蹦出來的,全書關於她家庭的筆墨少之又少,不知道有沒有父親,母親與她關係冷漠,少女時期居然可以去好朋友家裏一住就是幾個月,成了別人家的女兒一樣。

所以,王琦瑤這一輩子也似乎從來就沒有自己主動地爭取過什麼呢,就隨着命運與時代的波濤顛簸前進,她到老了總是在回憶起年輕時候上海的繁華,總覺得今不如昔。在我看來是因爲她年輕時候是處在社會的中上層,老了算是在社會的中下層了,纔會覺得失落。

她懷了一個不能與之結婚的人的孩子,到處想辦法要去打掉。我看着有點着急,總覺得她還是留着這個孩子好,三十多歲還一無所依,不如養個孩子陪着她慢慢長大。果然最後她還是把孩子生下來了。帶孩子的苦楚一句話沒寫。轉眼就到孩子十五歲。

她的孩子沒有她漂亮,平庸,反而有了世俗的平常的幸福:遇上良人,談一場戀愛,有一樁名正言順的婚姻。

而她,日漸老去,優雅還在,生命卻突然戛然而止。是隻能這樣結尾了,不然,再老得發落齒搖,只剩世俗的衰老病死,不是這樣一個一輩沒有得到世俗幸福之人的結局。

查了一下資料,《長恨歌》居然曾獲茅盾文學獎,這樣一部完全不是主旋律的小說獲此殊榮,還是蠻驚訝的。

她的文字很有張愛玲的味道。細細碎碎像散文一樣大段大段的描寫,有時候令人驚豔,有時候又不免覺得太囉嗦,只跳過去關心主人公的命運。關於邊角料的比喻出現好幾次,也覺得未免重複絮叨。比如寫程先生自殺,用了一章的內容,把程先生住處種種細碎的東西和當夜的景象鋪開了大寫特寫,重要的只是程先生最後從頂樓的窗戶縱身一躍。

看完後整個人都有點壓抑,同情小說里人們的命運。好的小說就是這樣,雖然是虛構,但總讓讀它的人覺得真實,覺得肯定是有這樣的一羣人,過着那樣的生活,有着那樣的一生,並且爲他們的命運唏噓不已。

這樣看來,《長恨歌》就是這樣一部好的作品。不知道我會不會再重新看一遍。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