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性的呼喚》:巴克的溫情

文/英歌h

去年8月我曾寫過美國作家傑克·倫敦中篇小說《野性的呼喚》讀後感《戴夫的忠誠》。

戴夫的忠誠

一位叫“大漠起狼煙”的友友留評說:“狗狗很悲催,但這部電影也從側面註解了人也需要雪橇犬的這種精神。”

我回復他: “你說的太好了,是雪橇犬的精神,我看的是小說,應該也有電影吧?什麼時候找來看看。"

時隔一年多,我終於在影院看到了根據這篇小說改編的同名電影。

小說寫得好的,改編的電影未必好看,比如《放風箏的人》,我就覺得電影沒小說好看。而這部《野性的呼喚》,小說精彩,電影同樣精彩,總之沒讓我失望。

關於故事情節,《戴夫的忠誠》介紹說:

戴夫......是阿拉斯加冰天雪地裏爲淘金者運送郵件的一隻雪撬犬。而它只是美國著名作家傑克·倫敦中篇小說《野性的呼喚》中衆多雪撬犬之一。書的主角是一隻名叫巴克的狗。

巴克原本生活在美國南部加州一個溫暖的山谷裏,是米勒法官家一隻愛犬,受過文明世界的教化,不幸被拐賣到美國北部寒冷偏遠、盛產黃金的阿拉斯加,成了一隻拉雪橇的狗。小說生動描述了巴克命運的劇變,展示了在嚴酷的生存環境下,在貪婪殘忍的主人鞭打逼迫下,在與狗羣爭奪霸權的過程中,巴克身上文明的烙印如何一點點消失、深藏的原始野性如何一點點被喚醒,“他仰起頭,衝着星光發出狼一般的長嚎。“

影片沒有表現戴夫的情節,所有故事都圍繞巴克展開,雖然知道故事情節,但還是一次次被打動、被暖到,竟淚盈於眶。驚訝於一只狗的眼神和表情,如此逼真地流轉着與人類情感相通的喜怒哀樂。

從溫暖南方米勒法官家養尊處優、任性妄爲的寵物犬,到阿拉斯加冰天雪地裏歷盡艱辛磨難的雪橇犬,到最終迴歸族羣的荒原狼,巴克的回“家”之路遙遠而艱難。

巴克是勇敢無畏的,但真正觸動我的是巴克的善良,它的內心是何等柔軟,對同類和主人充滿悲憫之心。

比如雪橇犬團隊中一隻弱小的狗狗被頭犬“霸凌”搶走了自己的食物——一條小魚,巴克看在眼裏,默默地走過去,將嘴裏叨着的屬於自己的魚放在它面前;比如巴克狂追一隻野兔,抓到後,卻將其輕輕放下,示意它跑掉;比如新主人約翰·桑頓因思念逝去的愛子借酒澆愁時,巴克打翻酒杯,並將酒瓶叨到雪地裏埋起來;當約翰·桑頓中槍倒下、奄奄一息時,巴克叼來主人的錢夾,放在他身邊,並費力地用身體將他拱起,主人看到地上錢夾裏露出愛子的照片,艱難地露出一絲欣慰的笑容,靠着巴克永遠睡着了......

類似細節,還有很多。一部充滿溫情的影片,值得一看。

趁熱打鐵,想重讀原著。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