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口之家開着房車去旅行,在清華辦事方便,到婺源查尋看點

逃也似的離開菊徑村,因爲上山時是我駕駛,愛人晃得有些暈,所以下山時把方向盤交給了她,到達清華時轉進鎮子,有兩件事要做,一是發快遞,因爲我們自己設計的飲水系統不上水,一檢查竟然是仍在保修期內的水泵停止了工作,所以需要發回供貨商進行檢修,二是補給桶裝水。

其實我們完全可以等到達目的地——婺源縣城時再做以上工作,但是經驗告訴我們,無論是補給食材和日用品,還是發快遞和檢修器材,通常情況下西部地區首選縣鎮,東部地區首選鄉鎮是最方便的,所以我們選擇進入清華鎮,退一步講,即使找不到快遞點和桶裝水,也不影響再去縣城處理。

實際上我們到達導航的快遞點時,並沒有找到,不過隨口問了一下旁人就找到了,原來就在馬路對面,在一個超市的不起眼的角落寫着“某某快遞”,愛人去發快遞,我正準備給她打電話讓諮詢桶裝水店面時,她已經回來了,告訴我說那個店裏就有桶裝水,這其實就是小城鎮的最大優勢,一個很小的店面,五臟俱全,幾乎生活所需全包了。

辦完事繼續前行,過了外草塢隧道就算進了婺源縣城,又收了個兩天前到達的快遞之後去往政府服務中心停車場,我們計劃在那裏過夜,到達時還停了不少車,不過下班後很快就走空了,只剩下我們孤零零的一輛房車停在那裏,一會之後,一個保安大哥過來聊天,告訴我這裏很安全,他會24小時值班的。

第二天上午,又看到了同一個保安,即值夜班又值白班,還不累死人啊,納悶的我正準備詢問,他已經開口了,原來是馬上就有大領導來視察工作,所有人員都忙的不可開交,原來又是檢查工作。

看到保安大哥那麼忙就沒多打擾,告別之後,我們去往婺源縣博物館,因爲婺源作爲國內最知名的旅遊目的地之一,景區景點數量衆多,一方面,想要快速又全面的瞭解,只有進博物館,另一方面,即使走馬觀花式的走完所有景點,也不一定能全面瞭解當地情況。

來到博物館,免費領票後交了5大洋停車費後進入參觀,共有婺源千年、茶鄉美器、工藝珍寶、硯國明珠、明清書畫、朱葵藝術和婺源印象等七八個展廳,仔細走完之後並不過癮,覺得這個博物館並沒有全面反映婺源的全面情況,不過對於首次來的我們來說已經收貨頗豐了。

首先就是村落環境和建築風格,這裏最核心詞是“風水”,村落選址方面,風水寶地的標準是“枕山、環水、繞屏”,即前有朝山,後有來龍(山),河流溪水環繞如帶的格局,其中“水口”更是一個村落的靈魂門戶。

宗祠和民居建築方面,無論是高聳無窗的“馬頭牆”,還是白牆青磚黑瓦和高屋飛檐洞窗的典型徽派特色,都是融入了聚財、聚氣的天人合一風水理論。

除了村落和建築之外,我們還藉機瞭解了茶葉文化以及詹天佑、朱熹、朱葵等歷史文化名人,並從婺源印象展廳中欣賞了60多幅“古樹高低屋,斜陽遠近山,林梢煙似帶,村外水如環”的中國最美鄉村風采。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