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筆記(四)——《尚書》的一點小知識

    《書》亦即《尚書》,孔安國說“以其上古之書,謂之《尚書》”。而孔穎達卻認爲“尚”字是伏生所加。鄭玄卻認爲孔子加“尚”字,所以尊之。在《漢書·藝文志》中認爲《書》本是古代的號令,號令必須是“立具”的口語,聽衆才能知曉,所以要“解古今語”方能讀懂它。

      《尚書》據說孔子刪定從唐,虞到秦穆的典,謨,訓,誥,誓,命爲一百篇。到漢初就已經殘缺不全了。濟南的伏生本爲秦博士,活到漢文帝時已經九十多歲了,他傳出了二十八篇,因爲是按照當時通行的隸書記錄的,所以叫《今文尚書》。

    景帝時,魯恭王在孔子宅的壁中得到比《今文尚書》多十六篇的《古文尚書》,因爲是用古籀字寫的。孔子後人孔安國曾在武帝天漢中上獻給朝廷。但因當時正是巫蠱事件發生時,所以未能施行。

      到東晉元帝時豫章內史枚(或梅)賾,忽然奏上有孔安國做《傳》的《古文尚書》。其中比伏生所傳的二十八篇多二十五篇。後人一直有人懷疑這些是僞作,但是唐代的《經典釋文》和《五經正義》採用了這個版本,於是沿襲了下來。直到清代的閻若璩寫《尚書古文疏證》,羅列了一百二十八條證據,斷定這二十五篇和孔《傳》爲晉人的僞作。所以現在對這二十五篇叫“僞古文”,這個本子也叫“僞孔本”,孔安國的《傳》也叫僞孔《傳》。

  從閻若璩的《古文尚書疏證》出來後,一直都有學家爲僞孔本翻案。但是卻都是不能自圓其說。現在讀《尚書》依舊都是僞孔《傳》,陸氏的《經典釋文》和孔氏的《五經正義》。但是我們必須知道那些是僞篇。

  注僞篇有:一,《大禹謨》,二,《五子之歌》,三,《胤徵》,四《仲虺之誥》,五,《湯誥》,六,《伊訓》,七~九《太甲》上中下三篇,十,《鹹有一德》,十一~十三,《說命》上中下三篇,十四~十六,《泰誓》上中下三篇,十七,《武成》,十八,《旅獒》,十九《微子之命》,二十,《祭仲之命》,二十一,《周官》,二十二,《君陳》,二十三,《畢命》,二十四《君牙》,二十五,《囧命》。

                                  讀《經學常談》筆記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