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禦型思維——應該思維

應該思維分兩種:對世界與他人的,對自己的。

所有的消極思維背後,都有應該思維的影子。我們要分清願望和應該的區別。應該思維往往不能忍受現實和我們的願望不一致,覺得自己必須怎樣纔行,從而陷入焦慮之中。

我們把決心做某事看做是一種願望,而不是必須要完成的事件,會讓事件變得更靈活。

區分願望和現實,是一個人成熟的標誌,也是走出應該思維的關鍵。

對自己的應該思維是對自我的“暴政”,讓我們在壓迫中找不到自我。幾乎所有關於自我的煩惱背後,都有一個“應該自我”存在。

應該思維的本質是模仿

我們當然需要追求一個更好的自己,但我們要搞清的是,這個更好的標準來自哪裏。它來自你的內心,還是來自外在的設定?

當我們想達成某種目標,會把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到這件事情上,只想把事情做成。這時候,努力是一種自主自發的狀態,是創造活動所產生的副產品。而不是我應該去努力。

我們的心裏有太多的“應該”在告訴我們怎麼做,這些應該思維變成了我們對自己情感的限制,並最終取代了我們真實的情感表達。這就是自我應該思維的最大問題。很多時候,我們以爲是自住自發的,其實,這不是自發的行動,而是對自發的一種模仿。

從真正的努力,到追求努力的狀態,到追求努力的感覺,努力逐漸變成了對努力的模仿。這就是應該思維脅迫下的自我和自然狀態下的自我的區別。

應該思維導致非黑即白

一旦我們用理想化的規則來限定我們自己,判定我們自己,我們的思維變得僵固了,我們就很難容忍自己感受中和規則不同的部分。我們會扭曲自己的情感,以讓它符合“應該”的要求。

如果我們遵循的是我們的感覺,它常常是非常複雜的,也是自然流動的,有很多的灰色地帶。

人之所以會陷入應該思維,是因爲我們不斷在外在世界中尋找被別人喜愛的“自我”標準,來妄圖根據這個標準創造一個理想的自我。

如何跳出應該思維,逃脫這個暴政呢?就是找回我們的感覺。畢竟,感覺雖然模糊,但是它纔是我們真實的東西。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