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錄週末讀完的兩本書

第一本:《瞧,這個人:尼采自傳》

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著

首先得記錄他書中的兩段話:

我爲什麼這樣有智慧

>> 我的人性是一種不斷的自我剋制。——但是,我需要孤獨,我想說的是康復,迴歸自我,呼吸自由的,令人輕鬆愉快的空氣……

我爲什麼這樣聰明

>> 不久前在一個褐色的夜晚,我佇立在橋邊。歌聲從遠方飄來:橋下流水叮噹響,從盪漾的水面掠過。遊艇,燈光,音樂——醉人的景象融入暮色間。我的靈魂,像絃樂演奏,暗中受到感動而吟唱,還有一首遊艇之歌悄悄做伴,由於紛繁的歡樂而顫抖,——難道有人在傾聽?……

瞧,這個人,尼采,真是個不同凡響的人。

來自他的一句話,也是給人生的一個建議:

      一個人知道自己爲什麼而活,就可以忍受任何一種生活。                          ——尼采

第二本:張曉風《敬畏生命》

想必我們有一樣的願望:愛山林,愛草木,愛大地萬物,那些自然界中那些美好的存在讓我們感動和欣喜。也同樣享受着旅途中的滿足和快樂,你用一支筆毫不吝惜的記錄下來,我從這些文字中感知的細碎和美,都是撫慰心靈的。

裏面有很多喜歡的句子摘錄想要分享:

插圖

>> 橋在河上,河在美麗的土地上。整個逃離的途程竟像一場旅行。好的旅遊,不僅帶人去遠方,而是帶人回到最深層的內心世界

他?她?

>> 語言無是非,只是很耐人尋味。

問名

>> 萬物之有名,恐怕是由於人類可愛的霸道。

>> 命名者是偉大的開創家,正名者是憂世的挽瀾人,而問名者只是一個與萬物深深契情的人。

情懷

>> 可是,等車不來,等到的卻是疏籬上的金黃色的絲瓜花,花香成陣,直向人身上撲來,花棚外有四野的山,繞山的水,抱住水的岸,以及抱住岸的草,我才忽然發現自己已經陷入美的重圍了。

正在發生

>> 但願我們的城市也充滿“正在發生”的律動,例如一棵你看着它長大的市樹,一片逐漸成了氣候的街頭劇場,一股慢慢成形的政治清流,無論什麼事,親自參與了它的發生過程總是動人的。

一路行去

>> 而當我一路行去,我感到自己赤裸一如初生的嬰兒。但在衆人的祝福中,我們成行,我們穿着百衲成服的美麗衣衫,那一縫一折間全是愛,全是滿溢的關懷。

肆·山水有深意

>> 肆·山水有深意春天不曾匿跡,它只是更強烈地投身入夏,原來夏竟是更樸實更渾茂的春,正如雨是更細心更捨己的液態的雲。

畫晴

>> 落了許久的雨,天忽然晴了。心理上就覺得似乎撿回了一批失落的財寶,天的藍寶石和山的綠翡翠在一夜之間又重現在晨窗中了。陽光傾注在山谷中,如同一盅稀薄的葡萄汁。

>> 天地間只有一團喜悅、一腔溫柔、一片勃勃然的生氣,我走向田畦,就以爲自己是一株恬然的菜花。我舉袂迎風,就覺得自己是一縷宛轉的氣流,我擡頭望天,卻又把自己誤爲明燦的陽光。

敬畏生命

>> 那顆種子曾遇見了一片土地,在一個過客的心之峽谷裏蔚然成蔭,教會她怎樣敬畏生命。

也是水湄

>> 只覺得春天越來越不負責,就那麼風風雨雨鬧了一陣,東渲西染地抹了幾許顏色,就打算草草了事收場了。

重讀一封前世的信

>> 太聰明的人根本碰不得,聰明人就會分心,就會旁騖。老一輩的作者,文學對他們而言就好像風雪暗夜荒原行路人手中所拿的那根小火炬,因爲風大,你只好用手護着火苗——而護得急了,連手都差點燒爛。

>> “而老一輩的作者,他們手中捧着火苗前行,那火苗便是文學。那燙得人手心灼痛欲焦的文學。你忍受,只因在茫茫荒郊、漫漫長夜,風雪相侵、生死交扣的時刻,舍此之外,你一無所有。

雨天的書

>> 薄薄的水霧把山和樹隔到更遠的地方去,我的窗外遂只剩下一片遼闊的空茫了。

五點半,赴湯蹈火的時刻

>> 練氣的人吐納空氣,而我,吐納美。給我一抹朝雲,給我半縷晚霞,我就能還魂。不管我當時怎樣潦倒虛脫,美麗,總能讓我起死回生。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