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嫣《燕雲臺》:大女主劇,何去何從?

在以前,電視劇上還都是“灰姑娘”人設,觀衆也愛看。

“灰姑娘”“瑪麗蘇”劇紅遍一時,這種故事裏女主在故事進展中往往一路綠燈,“完美”的人設,加之男主、配角全都愛她善良的不像話的性子,對她是不明所以的幫助和關愛,處處受寵。

短暫吸引觀衆目光後,近幾年連連遭遇吐槽。

“瑪麗蘇”劇種與現實相違背的故事情節和過於強大的主角光環受到觀衆的質疑和厭倦,取而代之的是一批以獨立女性爲核心、不再依靠男性的電視劇。

近年開始流行“大女主”人設,並且備受關注。不打上“大女主”三個字,都覺得少點什麼似的。

這一類女主的形象往往獨立堅強,遇到困難更加倔強,一路披棘斬荊,負重前行。

2012 年 的《甄嬛傳》開創了大女主劇的先河,近年來熒屏之上的大女主劇呈井噴之勢,前有《羋月傳》《武媚娘傳奇》《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秦時麗人明月心》,後有《那年花開月正圓》 《烈火如歌》《延禧攻略》《如懿傳》,更是有《獨孤皇后》《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三生三世枕上書》《大宋宮詞》等諸多大女主劇的身影,該題材作品的數量之多、規模之大、熱度之高,引人注目。

但是到這兩年,大女主”電視劇這個詞語,已經成功地完成了從熱門到貶義的退化。

都是同一種套路:強於常人的女主光環,前期悲慘人生,中期逆襲開掛,後期人生圓滿。不同的只有不一樣的人物設定和年代設定。

比如最近唐嫣在產後復出播出的新劇《燕雲臺》,就是一部大女主電視劇,在觀衆們看多此類型電視劇之後,看看預告就能知道《燕雲臺》的劇情是什麼。

看得多了,觀衆們自然就免疫了這樣的套路,對於此類型的電視劇要求也會增加,《燕雲臺》播出之後,口碑和播放熱度受到質疑,也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觀衆不能再信服大女主套路的影響。

這些打着“大女主”標籤的IP,看完後,會發覺,雖然女主不再盲目善良,不再盲目沒有腦子,但是還是男權思想下的精神產物。

共同的人物設置模式,那就是幾男一女的模式。

每一個女主角身邊都會有幾個愛慕她的男性,在她受苦受難時爲她提供幫助,幫助這個“女主”得到進一步的權力和地位。

她們看似努力奮鬥拿到的成果卻都是靠男人得到的,女主大多都是身世坎坷,而後經過種種磨難從“傻白甜”變成“腹黑王”。

劇女主在經歷過挫折以及人生變革後,經歷了心靈、身份等方面的成長,往往都有男性角色的陪伴和幫助。

比如賀涵的諄諄教導;

比如溫實初願意放棄一切只爲保護甄嬛在宮中平安;

比如《北京女子圖鑑》的女主,幾份工作都是通過男人可得,沒一個是自己應聘的;

《知否知否》當中的盛明蘭一角色,即使比很多古代女性更獨立自我,有自己的主見,但是每臨關鍵時刻,都是男主角顧廷燁出現救了她。

由於長期背景文化的影響,大女主劇的精神內核是有一定缺失的,只是憑藉大女主的外殼吸引受衆。

仔細想想,這些真的是真正的大女主嗎?

真正的大女主,應該是獨立的,是自信的,是從容的,是不依附於某個男性支撐而取得成功的。她們會認真獨立的完成自己的工作,有清晰明確的自我意識,靠自己獲得更成功的人生。

這些“大女主劇”雖打着“獨自強”的旗號,卻同時玩着低端套路的重複,實質上並沒有完全擺脫“瑪麗蘇”模式。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要想使女性真正開始獨立,推動女性意識的覺醒便迫在眉睫。

女性意識覺醒的核心便是要實現主體意識。女性主體意識是一個有待生成的過程,並非一切生而爲女者與生俱來的意識。

由於父權制意識形態對女人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影響與形塑,女人由依附性的“他者”到主體性的自我成,是一個個人化的艱難的思想變革和心靈救贖的過程。

這是一條艱難的漫漫長路,但是我們要以一種“反抗絕望”的精神來走,推動女性意識的覺醒,必須從經濟上和精神上兩方面來着手。

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

社會經濟的高速發展給女性帶來更多的機會和空間,但是帶來的精神異化也是十分嚴重的,女性要想真正獲得獨立的地位,必須保持自己的價值認同和獨立的思想,要敢於面對現實,不能沉溺於過於理想化的遐想之中。

我們依舊不知道前路是什麼,但是我們必須要堅定不移地走下去,決不走回頭路。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