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爲啥上了幼兒園總愛生病,該怎麼預防呢?

首先咱們還是先從一個案例開始。

孩子三歲九個月,反覆發燒

一、大便:一個半月的時間都是粒粒羊便,黑,不臭

二、冷熱:怕熱

三、小便:正常

四、食慾:在幼兒園喜肉,不喜歡蔬菜

五、睡眠:易醒,翻來覆去,愛趴着睡

六、出汗:運動的時候是滿頭大汗

七、喝水:喜歡喝冷水

八、溫度:發燒的時候手心很燙,還有耳朵,肚子

九、其他:有點咳嗽,比之前好多了,看了西醫說扁桃體沒有發炎

十、飲食及用藥:發病一個半月了,反反覆覆,好了幾天又是發燒咳嗽,這次掛吊瓶還是反覆發燒……

綜合以上描述和孩子的其他情況,建議:必須忌口。

反饋:在家養病,喫的控制不亂喫,又喫中成藥,好的很快。再生病不去輸液了,一個多月的羊屎蛋就是從輸液開始的。

我們且不看這個案例是如何處理的,我們單看看這個幼兒園愛生病的娃,是不是跟自己家的孩子有些相似?

或者說,你是不是也怕自己孩子上幼兒園了這樣頻繁連續的病一個多月?斷斷續續一個月,想想很恐怖吧?

那我們來先說一說,幼兒園爲什麼愛生病,然後再說應對方法。

爲什麼愛生病?

我總結了大概分爲五點:

①飲食變化

②環境變化

③家人焦慮情緒

④外邪比家裏多。

⑤錯誤治療史

先說飲食方面,幼兒園的飲食比家裏伙食要好,拿我女兒九月要上的公立幼兒園爲例,我找到了幼兒園一週的伙食安排表。

6月19日 週一

早餐:番茄木耳肉絲麪 煮雞蛋

水果:蘋果

午餐:米飯 土豆燒牛肉 番茄炒雞蛋 小米紅棗粥

點心:蛋糕

6月20日 週二

早餐:麪包 果醬 牛奶麥片粥

水果:香蕉

午餐:花捲 青瓜木耳牛肉 魚香千葉豆腐 綠豆稀飯

點心:蛋撻

5月21日 週三

早餐:麻醬花捲 燕麥大米粥 滷豆乾

水果:火龍果

午餐:包子 西葫素 白菜牛肉 豆子粥

點心:麻葉

……

大家一看,伙食挺好的呀,一日兩餐,上午一次水果,下午一次點心。每天不重樣兒。一週五天,四天都有肉,五天裏都可以喫到雞蛋,不論是煮雞蛋,還是雞蛋主要成分的點心。

一般的家長都覺得,這麼好的伙食,可是不錯的幼兒園。幾乎所有的家長,都想給孩子選擇一個喫的好的幼兒園對吧?

可是,往往伙食好,不一定孩子就不生病,就皮實。反而越是喫的好,越容易出問題。

脾胃吸收不了的營養,就會變成垃圾病毒

喫多了,營養太豐富,就容易腸胃積滯,脾胃受損,引起一系列連鎖反應。

從職稱上來看我們知道,脾胃主要的工作職責是消化食物。然而除了消化和吸收食物的功能,更重要,它還有將食物轉化爲能量輸送到身體其他各個器官的功能。

當病邪來了,或者身體出現了某種不平衡時,脾胃要負責輸送能量去到合適的器官,讓其解決問題。

由此我們明白,尤其是孩子們的身體問題,大多都來自於脾胃功能的不給力。

反過來說,如果能夠伺候好脾胃,身體就可以相對的健康。

要先在家養好脾胃

在家就喫的簡單點。

有的幼兒園,是一日兩餐,有的是一日三餐,有的幼兒園是可以早飯在家喫的。那麼爸爸媽媽有時間,還是應該爭取多讓孩子在家喫飯,比如,以我家晗晗的幼兒園爲例,一日兩餐,我們可以早飯和晚飯在家喫,午飯在學校喫。或者早餐午餐在幼兒園,晚餐在家喫素。我已經做好了早早起牀做早飯的準備。也做好了,晚飯喫素的準備。

環境變化會讓孩子焦慮

從以前家裏有媽媽全職帶,或者爺爺奶奶帶,到幼兒園過20-30人的集體生活,以前是熟悉的家人陪伴,熟悉的家庭環境,到入園後陌生的老師同學,到入園後,陌生的學校環境。這對於一個三週左右的,心智沒發育成熟的孩子來說,是一個極大的挑戰。

陌生的環境,沒有家人陪伴,孩子多,尤其剛開始全部處在你哭她喊的混亂中,驚慌,恐懼,焦慮不安。

也就是:心神就會受到困擾。中下焦能量會受到影響。

中醫講:憂思傷脾,驚恐傷腎,悲傷肺。所以,孩子的情緒也影響身體的正常運行。情緒也會導致生病。幼兒園的前半年,小孩子經歷人生中第一個最重要轉變,她需要慢慢適應,需要家人更好的呵護和安慰。

媽媽的焦慮會爲孩子雪上加霜

一個家庭,是一個大的能量場,孩子處在這個能量場中,是最敏感的一個,是最容易受到影響的一個。

尤其的媽媽的能量場最容易影響孩子。所謂母子連心,是很有道理的。孩子去幼兒園,媽媽是第一個焦慮的人,說實話我是最焦慮的媽媽之一,因爲晗晗今年幼兒園,我看了好多家幼兒園,請教了很多過來人,還給我在幼兒園工作過的同學打了一個多小時的電話,然後被她批評開解好一通。

甚至,我還到一傢俬立幼兒園去應聘了。

現在想想,我那會真的太焦慮,太焦慮了。

情緒是會傳染的,我前段時間聽一個關於幼兒園的課程,老師就講了一個特例,說一個小孩子,幼兒園用了比其他孩子很長的時間才適應,在幼兒園情緒差,總是老師抱着,回家哭鬧,夜裏做夢哭醒,不參與小朋友的遊戲,膽子特別小,老師跟家長把一切努力都做了,情況也沒改變多少,最後老師說:

是家長的情緒,家長的負能量影響孩子太多。因爲媽媽每次接孩子的時候,都會特別自責,難過,覺得對不起寶寶,把她送幼兒園,沒能陪着她。所以孩子纔會一直走不出來,適應不了幼兒園。有的媽媽是,孩子裏面哭,媽媽外面哭,讓孩子感覺上幼兒園是一件特別悽慘的事兒。

所以我們需要守護孩子的心神

那麼我們從這個方面出發,應該採取的應對措施是,守住孩子的神。

①,從幼兒園放學回來,先給孩子一個大大的擁抱,用心去抱,多抱一會,幫助孩子去平復下情緒。

②創造安靜的家庭環境,孩子在家的時候,一家人儘量不看電視,不帶着孩子再去人多嘈雜的商場遊樂場玩,不帶着孩子參加那些無所謂的飯局和聚會。

做好充分的心理上的準備~

接受幼兒園,真正坦然的接受孩子去幼兒園的這個事實,媽媽先做心理準備。

要看到孩子入園的好處,比如,寶寶開始走向獨立,去接觸社會,進行社交生活。在幼兒園可以培養更多的好習慣,養成規律的作息,交到新的朋友,這是每個寶寶成長得必經階段。

如果你是全職媽媽,寶寶入園解放了媽媽,或者解放了家裏幫忙看護的老人。

除了,大人孩子接受幼兒園,還要接受疾病,要知道,生病的正常的。

沒有任何一個小孩能夠從小到大不生病,接受疾病,會讓自己處在一個比較安靜,不慌亂,不至於太焦慮的狀態。太焦慮,慌亂往往會幫倒忙。

有的媽媽可能覺得我說的輕巧?

孩子生病,哪個媽媽不着急?

尤其是高燒的時候,萬一燒壞了咋辦?

尤其是咳嗽的時候?肺炎了咋整?

尤其是拉肚子的時候,脫水了咋辦?

尤其是感冒流鼻涕總不好,鼻炎了呢???

這些焦慮,我都理解,也感同身受,可以只單單是焦慮,根本給孩子幫不上任何忙,還可能因爲焦慮,靜不下心來,看不到看不清了孩子的症狀。要麼自己胡亂吃藥,要麼到了醫院,一問三不知,給醫生提供不了有效的信息來幫助判斷病情。

☞那麼怎麼才能緩解焦慮呢?唯有學習。學習纔是解決焦慮的最好辦法。

學習相關的育兒知識。瞭解疾病背後的原因,儘量做到每次生病都正確處理,慢慢的孩子的體質就會螺旋式上升。只有媽媽纔是守護孩子的第一責任人,是孩子最好的醫生。

前面說了,在幼兒園,容易孩子的心神受擾,引起孩子焦慮緊張的情緒從而導致生病。

不過,幼兒園外邪確實比較多

也就是所謂的傳染。

這裏我解釋一下,傳染是西醫的名詞,中醫說一切外來的破壞身體正常運行的都叫外邪,細菌啊,病毒啊,都算外邪。

以前,在家裏,只有一個娃,或者兩個娃,人員簡單,幼兒園是集體,孩子多,做遊戲時,小手拉小手。睡覺的時候,小牀挨小牀,玩玩具的時候,小腦袋碰着小腦袋,你對我呼吸,我對你呼吸,有一個娃兒生病,肯定有被傳染的,尤其是春秋。

加上孩子的錯誤治療史

這也是很多孩子的血淚史,傷心史吧,從小生病,一路退燒藥,抗生素用到大,像前面案例裏的孩子,輸液後大汗淋漓,睡覺打溼枕頭,長期羊屎蛋的肯定不在少數吧。

小孩病情的發展一般步驟:

1、→打噴嚏,流鼻涕,發燒→喫退燒藥(美林,泰諾林),

感冒藥(艾暢,小兒解表顆粒,小兒清解沖劑,小兒感冒顆粒,蒲地藍,氨酚黃那敏,阿莫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維酸鉀)

2、→症狀加重,反覆發燒且高燒,驚厥→上醫院,退燒藥,打吊針:抗生素(頭孢),抗病毒(喜炎平,利巴韋林,炎琥寧)

3、→咳嗽厲害,肺部很多痰→做霧化(布地奈德霧,異丙託溴銨、沙丁胺醇,沐舒坦[又名鹽酸氨溴索],氨茶鹼),口服止咳化痰藥(複方福爾可定口服溶液,鹽酸氨溴索口服溶液,咳喘靈顆粒,喉咽清,咽扁沖劑,易坦靜),咳嗽緩解

4、→出院或者停止打針→一個星期不到又咳嗽,又發燒→再次上醫院,住院類似前面用藥,診斷爲支氣管炎,肺炎,支原體衣原體感染→打針一個星期甚至10天到半個月(包括阿奇黴素,羅紅黴素)→咳嗽緩解肺部痰減少,出院

5、→一個月左右時間再次發燒,扁桃體發炎→就醫,類似前面用藥→退燒,咳嗽緩解,出院,容易出汗,晚上睡覺經常汗溼衣服

6、→咳嗽不斷,再次就醫,診斷爲哮喘、過敏性咳嗽、鼻炎、扁桃體腫大,又是打針吃藥

7、→家長對醫院絕望,情緒崩潰,看中醫,找名醫

8、→病情緩解,可是一直斷不了根,家裏有個小藥庫,遇冷空氣咳嗽、變天咳嗽,幾個月甚至整年咳嗽,家長感嘆太難養活孩子,哪個醫院有名就跑哪個醫院,哪個醫生有名就掛哪個醫生。

9、→繼續醫院打針用藥,哮喘反覆發作,鼻子阻塞不通氣張嘴呼吸,使用激素(如地塞米松),長時間服用孟魯司特鈉,匹多莫德

10、→病情無法控制。

孩子們的體質就是這麼一步步被搞壞了,所以去幼兒園才那麼曲折,那麼容易頻繁生病。簡直就是惡性循環啊。

說來說去,無論是錯誤治療還是外邪,養護脾胃還是最重要的。所謂“正氣尚存,邪不可幹。”

養護脾胃還是關鍵

無論是錯誤治療,還是飲食負擔過重,其實都可以幫助孩子來調整脾胃,恢復正氣,來達到預防的效果。

這裏再介紹幾個養護脾胃的方法。

①太極按摩

②摩腹

③運動

④小麪湯和米油,

⑤養神養陰:散步,泡腳,接觸大自然。

如果你喜歡羊爸爸的這篇文章,記得給羊爸爸點個贊哦~你的鼓勵是羊爸爸前進的動力~跟着羊爸爸傳播中醫育兒吧~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