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讀《陳鶴琴與活教育》(四)|什麼是“活”教育?

對於“活教育”這三個字大家都知道,但這三個字真正蘊含的意義是什麼,需要潛心品讀。

讀到陳鶴琴先生的原著印記《什麼叫活教育》一篇,我才真正理解了這三個字包含的意義。

活教育首先是活的教育陳鶴琴先生的說“兒童的命運,將來的前途,很大程度操在教他們的成人手中,這是多麼重要啊!”

這其中讀了先生列舉他的孩子因水燙被嚇從而害怕洗澡,打罵過後更害怕洗澡。直到痛苦了半年,在給鴨子慢慢洗澡後,才願意洗澡。所以先生得到了一個寶貴的教訓:“打罵實在無限,絕對不應該……”

對照現實,真的是這樣。孩子長成怎樣,就在教育他的成人那裏。這裏的成人包括家長,也包括老師。

所以說,要想教育好孩子,成人就要了解兒童的心理,並認識兒童,才能談得上教育兒童。唯有如此,才能在做真正的“活的教育”!

活教育必須是活的榜樣。這一點主要是針對我.國在四五十年代人均文化程度普遍太低說的。由於文.盲太多,家庭教育幾乎是空白,家長在教育孩子時沒有科學的方法。他呼籲要普及教育,要提升民族受教育程度。

對照現在,家長羣體中任然有部分人受教育程度不是很高,對孩子的教育也有一定的不足,在孩子面前不能起到“活的榜樣”。
所以活的榜樣必須要以身作則,以身示範,讓孩子在成人的榜樣中自然習得好習慣好行爲。

活教育必須是活的教材。陳鶴琴先生說,“教科書我們並不反對,不過我們要用活教科書”,“不是夏天來談雪,冬天談蚊子和蒼蠅……我們主張到田間去,到動物園去,到大自然間去,一切一切都是活的,都是與兒童有密切關係,有重大價值的。”

結合我們自己的工作,我覺得現在還有一部分老師只靠書本參考教書,自己不會設計活動、不會創新方法,有時還沿用老方法教育現代孩子。這算不上活教育,只是一種死教育。

而現在推行的主題式區域活動就正是活的教材,我們就是要利用好兒童的手、腦、眼、耳發現新知,打破只用耳朵聽、眼睛看、而不是用口說話、用腦子想事的教育。

活教育必須是活的教法。先生列舉了國語、作文、計算等教法,就是提倡要讓兒童多閱讀、多觀察、多發現。比如一次讓孩子畫馬蹄,孩子不會畫,他就讓到馬路上去觀察拉馬車的馬蹄。孩子趴在馬路邊經過細細觀察第二天果然畫出了的馬蹄。

從這個案例中我們不難看出,要想讓兒童愛上學習,他的社會經驗和自然知識儲備很重要,而這種獲得知識的方法就要活,設身處地爲兒童着想,讓兒童在特定的情景中自然就獲得了知識。所以說,教師要做活教育,就必須瞭解兒童的心理,要用研究的精神創新現在所用的教法,讓孩子在活的教法中獲得新知。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