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的帝王之術 (一)(共五篇)

道德經的帝王之術 (一)(共五篇)

文/林海

          帝王之術最深嚴,智慧玄門智慧參。道德經書知道德,有無萬物盡包含。 

        老子曰:取天下而爲之。天下,國家的代名詞。取天下,將天下取而得之,爲之,就是按照自己的理念和意願治理天下,換句話說,就是把天下當成自己的囊中私物,想怎樣就怎樣。

          縱觀古今中外歷史,哪一個天下不是靠打得來的?哪一個不是把天下當成自己家的私有財產,希望永世傳下去?但是在老子看來,取得天下,並且按照自己的意願治理天下,這件事恐怕是不好實現的,所以,老子曰:將欲取天下而爲之,吾見其不得已。

        老子強調無爲而治,這種觀念來自對自然的感悟,老子是自然主義的鼻祖。但是,老子是周王朝的檔案館館長兼圖書館館長,是研究和記錄歷史的。老子所生活的年代,正是我春秋時期,周室王權不再,羣雄割據,烽煙四起,五霸鼎立,小國諸侯不是亡國就是臣服,在這個過程中,老子看到了太多的有爲、亂爲所造成的傷害。

        所以,老子的無爲思想,不僅是來自大自然的啓示,更是來自於對歷史的總結和對殘酷現實的反思。老子曰:將欲取天下而爲之,吾見其不得已。既是一個結論,也是一種預言,老子以後數千年的王朝演變史,驗證了這個預言的正確,哪一個不是將欲取天下而爲之?哪一個又能世代罔替,乃至不絕?驗證了:吾見其不得已!

          在老子眼中,天下是大家的天下,不是哪一個人的天下,天下,不僅不可以擅自妄爲,更不可以成爲私器,所以,老子曰:天下神器,不可爲也,不可執也。如果非要去做,就是把天下搶到了手裏,取得了勝利,但是最後還是要被別人搶走,朝代興替,莫不如此。老子曰:爲者敗之,執者失之。

          老子,在二千五百年前提出了民主治國的願望。

【七絕】道德經的帝王之術

文/林海

帝王之術最深嚴,

智慧玄門智慧參。

道德經書知道德,

有無萬物盡包含。 

                       

平水韻十三覃   


       

道德經的帝王之術(二)

文/林海

        愛鄉愛國衆人瞻,智慧玄門智慧添。道德經書知道德,有無萬物有無兼。   

            按照自然法則,是你的終歸是你的,不是你的即便一時佔有最終也會失去,所以,明智的人不會枉費心機去做那些無謂的爭搶,你不去做,就不會承擔失敗的後果;你不去擁有,也就談不到失去。老子曰:是以聖人無爲,故無敗,故無失。

          什麼也不做?老子豈不是太消極了?人生還有什麼意義和價值?說到意義和價值,每個人的標準不一樣,判斷不一樣,因此感受也不一樣。就說人生的意義吧,一樣的人生,不一樣的活法;不一樣的活法,也就有不一樣的結局。老子曰:夫物或行或隨;或噓或吹;或強或羸;或載或隳。世間萬物,有的走得快就走在前面,有的走得慢就跟在後面,所謂或行或隨;有的是慢性子,有的是急性子,這點看他吹氣就能看出來,輕輕地吹氣那叫噓,憋足了一口氣噴出來那叫吹;有的強壯,有的羸弱;有的積極進取,有的消極懶惰,載,是承載的意思,可以理解爲積極進取,勇於擔當;隳,形容城牆自然風化,可以理解爲被動觀望。

        無論怎樣,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特點,有自己存在的方式,以及存在的價值和意義,無所謂優劣對錯,但是如果非要一刀切,非要強行改變,其結果就是損傷,失去。對君主來說,那就是影響威信和失去民心。所以,明智的人,要去掉極端的想法和行爲,甚,也就是過分;去掉不切實際的想法和行爲,奢,也就是奢望;去掉不必要的傲驕,泰,代表安好,所以,老子曰:否極泰來,是以聖人去甚、去奢、去泰。

        老子善用比喻,道德經裏那些貌似談治國和軍事,都只不過是一種比喻,而最終目的還是做人。人都做不好,談何做君主?身邊的人都不愛,談什麼愛鄉愛國?

【七絕】道德經的帝王之術(二)

文/林海

愛鄉愛國衆人瞻,

智慧玄門智慧添。

道德經書知道德,

有無萬物有無兼。   

                       

平水韻十四鹽   


           

爲天下溪

文/林海

        無爭與世不平凡,智慧玄門智慧銜。道德經書知道德,塵間萬物共船帆。

        道德經,到底是一本講什麼的書?軍事謀略?治國良方?宇宙奧祕?養生寶典?老子的道德經,根本上還是在給我們講做人。

        如何做人,儒家把人放到社會環境去思考,強調的是如何剋制自己,修正自己,完善自己,其目的是塑造一個建功立業的強大的自我。而老子,是把人放到自然環境去思考,所以強調的是順應自然,效法自然,迴歸自然,其目的是做一個無慾無求與世無爭之人。

        作爲一個與世無爭的人,做事一定低調避讓,而不是爭強好勝,好大喜功,所以即便很強大,也要回歸到自然的常態,就像山澗小溪一樣默默流淌,既與世無爭,又滋潤萬物,這是一種陰柔之美,可以稱之爲雌,所以,老子曰:知其雄,守其雌,爲天下溪。

        其實每個人都有雄的一面,都有激情四射、熱血噴張的時刻,但是,守雌還是一種常態。越是有實力,越是表現低調,靜水流深,也就是水越深水面越平靜。老子說,水最接近於道,因爲水的安靜與不爭。

【七絕】爲天下溪

文/林海

無爭與世不平凡,

智慧玄門智慧銜。

道德經書知道德,

塵間萬物共船帆。 

                       

平水韻十五鹹 


           

爲天下谷

文/林海

        名聲榮譽不須攻,智慧玄門智慧融。道德經書知道德,有無萬物運無終。

        老子曰:知其榮,守其辱。榮,榮譽、榮耀,辱,屈辱、辱沒。榮辱,其實是一種心態,有人對榮譽和名聲有一種佔有慾,得之則喜,失之則憂,甚至覺得如果別人得到了,而自己得不到那簡直就是一種恥辱。

          誰都知道獲得榮譽好,但是難道沒有獲得榮譽,就是對自己的否認嗎?其實,無論別人如何看待,做好你該做的就足夠了,面對榮譽,表現出一種淡定,甚至謙讓,更會贏得別人的尊重與敬仰,而這種胸懷,就像山谷一樣,老子曰:知其榮,守其辱,爲天下谷。

      山谷美景,誰注意過爲這些美景提供生長環境的山谷?山谷,正是因爲具有了這種接納、包容、爲而不恃的品德,才那麼豐富和充實,也就是足,一種充實和滿足。風景也是原生態的,擁有了山谷這種常德,就能夠迴歸原生態的美,質樸的美,也就是樸。老子曰:爲天下谷,常德乃足,復歸於樸。

      樸,純真、自然、本初,比如樸素、淳樸等。樸,在人身上最好的體現就是嬰兒狀態,嬰兒沒有世俗的功利心,因此也不懂得什麼榮辱,淳樸無邪,最接近於道,也就是自然狀態。

【七絕】爲天下谷

文/林海

名聲榮譽不須攻,

智慧玄門智慧融。

道德經書知道德,

有無萬物運無終。 

                       

平水韻一東   


     

合二爲一

文/林海

        知行合一最中庸,智慧玄門智慧豐。道德經書言道德,有無萬物共包容。

        道與德,道,是自然規律,是真理,是看不到摸不着的,德,是表現形式,是行爲方式,是道的外在表現,是可以看到的。嬰兒,無極,樸,都是道的一種反映,是我們做人應該具有的常德。

          但是這種品德如果被固化,被拘泥,被分裂,就像有些所謂熱愛國學的人那樣,只追求外在的形式,空有一副仙風道骨的外表,卻沒有真正悟道的境界,所以叫器。而對於得道的人來說,樸,要內外融合,知行合一,合二爲一。

        如何合二爲一?知雄守雌,知白守黑,知榮守辱,知道該知道的,堅守該堅守的,這種知和守的關係,不就是知行合一嗎?

【七絕】合二爲一

文/林海

知行合一最中庸,

智慧玄門智慧豐。

道德經書言道德,

有無萬物共包容。

                       

平水韻二冬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