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雙城記#一文一畫憶英倫(7)

利物浦-曼徹斯特

2020年1月24日至26日


沒想到我第一次過年包餃子是在英國,更沒想到這個春節會經歷這許多的焦灼。有朋友說,“今年春節是平生最難過的年”。又有朋友說,“整個朋友圈過年過的最像樣的,居然是最遠的你”。

身在萬里之外的我們,如偏居一隅,僥倖得以熱熱鬧鬧地喫年夜飯,遊走在利物浦和曼徹斯特的街頭。第一次在國外過新年,也很可能會是唯一一次吧。

除夕前一天的晚上,去學校超市買了一盒雞腿。除夕當天,上完早晨第一節課後,我趕在中間休息的兩小時回宿舍準備食材。平板電腦放在一旁,像過去的許多年一樣,一年又一年地播着《一年又一年》。獨屬於《一年又一年》的配樂,在一年又一年的除夕,陪伴我沉浸於忙忙碌碌的祭祖準備中,年味兒便隨着音符的跳躍和香火的氣息,瀰漫在家裏的每一個角落。這一個除夕,祭祖與香火是不可能了,可這穿越網絡而來的樂聲和“自找”的忙碌,帶着一年又一年的記憶,多少也讓這萬里之外的宿舍廚房透出一絲絲年味兒。

下課前半小時我就完成了課堂練習,悄悄溜出教室,坐上了前往利物浦的火車。

英國時間下午四點,正是國內零點。我在火車上掐着時間給爹孃打了一個電話,在零點說一句“新年快樂”,像以往的每一年。庚子年春晚的鐘聲已經敲響,我們還在前往年夜飯的路上。

我們租了一套三層的民宿,先到的同學們已經安頓好,去超市買了必須的食材。那個拿傘的90後少年歡歡拿起了大勺,爲我們做了一大桌年夜飯,還有提前醃製好的雞爪。女同學們則貢獻一兩個拿手菜,或者打下手,或者調雞尾酒,男同學們只能負責揉麪了,我也第一次在除夕拿起了擀麪杖。過年喫餃子,對我來說終於不再只是電視裏別人家的新年。

房東很貼心地在房間裏放了一個寫有“福”字的掛件,中國新年可能真的已經廣而告之了吧。在曼徹斯特巧遇了中國年的民俗活動,有舞獅、武術表演,還向現場觀衆派發利是糖。喫到利是糖的瞬間,突然有一種儀式感完結的滿足,就像小時候那些喫利是糖的春節。

三天的時間裏,從除夕到大年初二,從利物浦到曼徹斯特,我們走過不同城市的大教堂,和不同城市的唐人街。還有披頭士和圖靈的雕像,在城市街頭默不作聲地訴說着利物浦的迷幻搖滾,和“計算機科學之父、數學家,邏輯學家、戰時密碼破譯者、偏見的受害者”(圖靈墓碑碑文)在曼徹斯特的最後時光。

這是一個有年夜飯,有利是糖,有熱鬧歡笑的春節。可又與以往的春節都不一樣。曼徹斯特唐人街始建於1786年,爲英國第二大唐人街,同時也是歐洲第三大唐人街。想來往年這裏的新春佳節應是熱鬧非凡鼓樂喧天的吧,可今年卻只有三三兩兩的行人,店鋪前也都是門可羅雀。只有唐人街附近懸掛的大紅燈籠,在向過往的人們傳遞着一絲喜慶。

沒有趕回家團圓的風塵僕僕,沒有祭祖拜年的忙忙碌碌,卻滿是遙望故鄉方向夾雜着思念和擔憂的心情。過年打給家裏的電話,除了說過年好,還有一遍又一遍地囑咐要小心,不要外出。

過去的許多年,在除夕祭祖,在正月初一拜年,初二和家人在家裏喫火鍋,初三去老師家拜年,還有北郵同鄉聚會,這些是我和家人和朋友們年復一年雷打不動的“新年”。我們早就習以爲常地在新年的這幾天裏,重複着固定的活動,既是新年的儀式感,也理所當然地以爲過年本該如此,生活本該如此。

這個新年,本以爲我要缺席這些年年如是的活動,誰知竟是這些活動缺席了我們所有人的新年。於是,沒有拜年沒有火鍋沒有同鄉聚會的新年,我竟又是和家人和朋友們一樣了。更沒想到的是,本以爲遠離家人老友,過年總會有鄉愁和孤寂,可我最終卻過了一個比誰都像樣的春節。

不願說太多的關於世事難料的感慨,這樣的一年,必然會有或這或那的遺憾。可又怎能說得清,我們還收穫了多少意料之外的喜悅。

我想,許多年後,每當喫到利是糖,我都會想起這個遠方的新年的。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