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你能念

在回想自己过去旅游时领略的风景时,会发现有许多具体的记忆和图像都已经模糊了,能想起来的大概只有一些当时的心情。

这让我在浏览《国家地理》杂志上世界各地的美景时产生了一个疑问:既然这些摄影师已经帮我们拍摄、截取了最美的风景,那我们是否还有必要亲自去看一遍?旅行的意义到底在哪里?

这个问题我在和朋友的交流、吴军的来信中隐约找到了答案:意义就在去体验、去身处其中这件事本身不仅是去领略各异的美景,更重要的是去感受背后其中的文化、感受文明的变迁。

朋友在去过敦煌之后,写了一篇感怀,告诉我只有到了敦煌,你才能体会到这种矛盾而苦闷的心情:

可是到了地方,却被苦涩泼了冷水。

遗憾啊,满眼都是遗憾,除了遗憾还是遗憾!怎么会让人有心情去为'中华民族的历史瑰宝'乃至'世界文明上的奇迹'这种字眼而强颜欢笑呢?

小时候读《文化苦旅》上说:'那不是死了一千年的标本,那是活了一千年的生命。'我不明白,只怨那道士的无知。但我现在难过到话都说不出,也不怨谁,只是跟着讲解员的步伐,去踏那一级一级的台阶。我觉得身边的石壁奄奄一息,几乎断气,就算是活了一千年的生命,还能苟延残喘到什么时候?

腿酸眼麻也逐渐忘记,洞窟外的阳光刺眼,所有人忙不迭地遮阳、补水,走进去便走出来,面对那宽几丈的壁画,每一处都严丝合缝地描画心血,我们能说什么?那感觉就像是一股炽热涌上心头,却被硬生生卡在心房里,无法周流全身。

但我们仍要去看,去观,去难过和矗立良久,我想这就是为何在大漠之中,会有一座孤单的城池,它干枯,它土苍苍,它硬着头皮存活着,而不死。那明明矛盾又苦闷的心情里,凝结着人类的倔强,翻滚着重重经幡,摇曳着青灯古佛。

我欲哭无泪,风沙大得睁不开眼。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