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跟着我念了

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乃立三丈之木於國都市南門,募民有能徙置北門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復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輒予五十金。乃下令。

所謂徙木立信,顧名思義,徙木就是把木頭挪地方,立信就是建立信任度。公孫鞅把一個三丈之木,應該是一個完整的樹幹,立在了首都市場的南門,說誰能把它搬到北門,就重賞十金。

其實這些規章都不過是穹頂之上的拱梁,而只有緩慢成型的習俗才最終構成那穹頂上不可動搖的拱心石。

在這部書裏面,涂爾幹區分了兩種社會形態,一個是所謂機械團結(mechanicalsolidarity),社會成員高度同質化,有着共同的歸屬感,就像同樣規格的螺絲釘組成了一個社會機器,二是所謂有機團結(organicsolidarity),社會成員高度異質化,信什麼的都有,幹什麼的也都有,通過七拐八彎的分工協作聯結成了一個社會。簡化一下來理解,第一種社會是個機械系統,第二種社會是個生態系統。現代社會就屬於生態系統的社會,即便只是一根鉛筆,也許就是由世界各地很多素不相識的人在彼此往往並不知情的分工協作當中製作出來的。在這種社會結構裏,因爲協作關係過於錯綜複雜,很容易牽一髮動全局,敲打東牆反而西牆垮了,蝴蝶效應特別明顯,任何一種全盤變法都會導致天翻地覆。

1公孫鞅通過徙木立信,先建立政府公信力,後頒佈改革法令。

2在公孫鞅看來,社會結構簡化到一定程度,移風易俗纔會變得容易。

3徙木立信,涵蓋了公孫鞅改革的三大要點:目標簡單,規則明確,賞罰及時。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