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了很久……

我想了很久,想起了一個畫面——朝霞的畫面。

那個時候的自己有些天是五點鐘起牀的,我記得我經常穿過一片荒野去公交站點坐公交車。在去往的路上,我經常看到朝陽紅光映着天——也就是朝霞的模樣。

現在想來,很是慚愧墮落,現在早上很難在五點鐘起牀了,除非自己失眠了。

清晨真的有一種魔力,尤其是春夏的清晨,你會感受到萬物都在勃動、生長。

我最喜歡聽鳥兒的鳴叫聲,那是自然界最動聽的歌謠。我也喜歡清晨的空氣,很清鮮;它會讓你的呼吸變得舒暢起來。我也喜歡清晨的另一道風景線:馬路上環衛工人的辛勤勞作;他們是這個城市中最可愛的人。

一直覺得上海是一座很獨特的城市,它有摩天大樓,也有平房農田。它是國際大都市,但是你也會在這座城市裏看到農耕社會的影子。我住在上海寶山區,而寶山區是上海市相對偏遠的區,而我又住在寶山區的一個比較落後的地方,有很多人都管這樣的地方叫“農村”——上海的農村。

不知道世界上其他地方的國際大都市有沒有這樣的情形——所謂的農耕文明。比如說,在我住的周圍附近,我經常看到很多年老的人在一塊荒地上開墾——拿着鋤頭翻着田。我個人認爲是,這些年老的人不管時代如何發展革新,他們始終忘不了他們那個年代下的生活方式和生存技能。因爲他們年輕的時候就是這樣開墾荒地、種植莊家,等到豐收季節來臨的時候,就把糧食囤積起來,一家人一年裏就靠着種莊稼來生存生活。

我想這樣的景象很可能在未來的上海消失,因爲隨着他們這代人去世以後,很多年輕人是很難再去這樣來生存生活的。因爲現代的年輕人很少去接觸鄉間田野,更別說下田幹活了。

社會在高速發展,一些新的的事物會不斷出現,一些舊的事物就會不斷消亡,這是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可是,我還是不忍心看到中國農業文明的消失,因爲畢竟中國一直以來都是一個農業大國。

但是,從另一角度看,其實上海這座城市依然發展不平衡:市中心高度發達,而偏遠的郊區依然是農耕社會。我想,這也是中國社會發展的一個現狀:城鄉之間發展不平衡,社會貧富差距依然懸殊。

在路上騎行的我,今天碰到一位年老的大爺,我看到他電瓶車上載滿了蔬菜,便好奇地問他爲啥一下買那麼多菜?他說他是要回去賣——回他住的地方賣,可他住的地方離他種菜的地方至少有兩三公里遠。

這些天突然降了溫,上海的天氣說變就變。這兩天一直在下雨,那毛毛的小雨一直下個不停……。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