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起兒時的草稿紙......

文/英歌h

一位年紀相仿的男同事,指着我辦公桌上一塊筆記本大小的液晶寫字板,問我是幹什麼用的,我說打草稿。

我喜歡打草稿或隨手記點什麼,以前都是用印過字的A4紙反面寫寫劃劃,挺麻煩,寫滿還得用手扯碎,扔垃圾桶裏。後來在網上看到這玩藝,果斷入手,真是太方便了,隨手記點什麼,隨時一鍵清空。

同事一聽笑了:這不就是我們小時候自己做的那種豬油草稿紙的智能版嘛,原理是一樣一樣的。

他說小時候農村殺完豬,拾掇完了,總剩些帶油脂的筋頭巴腦,往牆上一摜,手幹了就在上面蹭兩下,權當護手霜了。

小孩子們就用這種豬油做草稿紙,底下一層硬紙板,抹一層豬油,上面再蒙一層撿來的薄膜,然後在上面寫寫劃劃,薄膜一掀,再抹平,字跡沒了。就這樣,可以反覆使用。

聽他這麼一說,我腦子裏模模糊糊浮現一絲記憶:咦,好像我小時候也用過的呀!有現成的可以買,也可以自己做,不過好像不是用豬油,用的是護手的蛤喇油,機油也可以。

原來,六七十年代,從北到南,全國的小朋友都用過這玩藝啊!我奇怪,此前我居然一點不記得了。到底童年、少年還幹過多少類似的小手工,看來,還得借一些契機來勾連沉睡的記憶。

如今,我們使用的各種智能產品,其實都能從悠悠歲月裏找到其粗陋的雛形。創新基於創造,科技從來不是空穴來風,人類從未停止幻想。只有你想不到,沒有做不到的。

只是,今天我們在享受智能生活帶來的種種便利時,是不是多了幾分心安理得或漠然麻木?那些用錢就可以買來的智能產品,不過是件冰冷的工具。而物質貧瘠的艱苦年代,我們無論是爲生活、學習或娛樂所參與發明創造創作過程的那些小手工,給我們帶來的樂趣,今天的孩子是體會不到的。

當然,我們誰也不願爲了重溫那些樂趣再回到從前吧?我們已經被“智能”所綁架,以手機爲例,離開它,會讓人悵然若失、心神不寧、無所適從。

我們心甘情願,也只能,順着這股潮流,一路向東,而那些零星、久遠的記憶,曾經慰藉我們年少時光的快樂,是心靈寂寞時聊以慰藉的一簇燭光、幾點星火。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