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修閱讀-23丨全球貨幣寬鬆,投資古董字畫靠譜嗎?

    你好,歡迎來到《香帥中國財富報告》,我是香帥。

    2019年這一年讓我意識到,中國中產家庭開始涉及藝術品投資領域了。身邊好些朋友告訴我,自己買了某某的字畫,值多少錢,津津樂道。還跟我分享:中國書畫交易通常是以“平方尺”計價的,最貴的齊白石的作品是45萬/平方尺,一些現代藝術家也要幾千塊一平方尺,運氣好的話,一兩年就能翻成幾萬元一平方尺。還有朋友告訴我,這是因爲全球貨幣寬鬆,中國貨幣超發,錢不值錢,實物資產才能增值保值。

    一個挺有說服力的例子是,2009年3月開始,爲了對抗經濟危機,全球央行都不同程度地進行了量化寬鬆政策,這時候藝術品拍賣大放光彩:巴黎佳士得的伊夫聖羅蘭(YSL)藏品拍出了3.3億的高價;畢加索、杜尚這些大家的作品以超出估值3倍的價格賣出;中國市場上像黃庭堅、齊白石,還有乾隆年間的瓷器,都是在這期間拍出了超過4億的天價。

    隨着萬元美金中產社會的到來,古董字畫等藝術品到底值不值得投資呢?還是跟平時一樣,我們先把這種投資的本質搞清楚,再看看回報情況,最後討論要不要投的問題。

一、藝術品投資是個極少數人賺錢的長尾市場

    從全球來說,“藝術品投資”是中產社會專利。一般來說,當一個國家人均GDP達到8000美金之後,纔會逐漸出現較大規模的公衆對藝術品收藏感興趣。

    中國是在2015年時人均GDP突破了8000美元,到2018年,已經是全球藝術品的第三大市場,僅僅落後於美國和英國。目前,中國這個市場上最大的三類藝術投資品就是中國書畫、瓷器、油畫,佔了近90%的比重。價格跨度比較誇張,從價值10元的扇面畫,到9.3億元的齊白石作品都有。

    很顯然,上千萬、上億的這些交易並不是“中產階級”的菜。根據2018年的數據,全世界51%的藝術品交易額都在25萬美元之下,其中,6%的交易在1000美元以下,31%的交易在1000到50000美元之間——這部分交易纔是殷實的中產家庭能參與的市場。

    那這個市場真的像很多人認爲的那樣,“盛世古董”可以抗通脹嗎?答案是否定的。

    有金融學基礎的同學大概都知道,股票收益率的分佈大體上呈現一個鐘形,學術語言叫“正態分佈”——意思是大部分的收益集中落在均值附近,這意味着出現超高回報或者超低迴報的概率並不大。而藝術品恰恰相反,這意味着賺錢的機會集中在極少部分的超高收益藝術品身上,絕大部分交易是不賺錢,或者虧損的。

    中國雅昌藝術市場監測中心做了個抽樣研究,發現這些年中國藝術品的收益率和價格區間呈現出高度的正相關關係,價格越高,收益率越高

    比如說,10萬到50萬元的藝術品,年均複合收益率是-1.2%,是虧錢的;50萬到500萬元之間的藝術品,平均收益率在4%~5%之間;到500萬以上,纔有平均8.8%的複合收益率。而且這裏要注意一下,這些投資的持有期都在9年以上。

    更要命的是,這些收益率都是平均數。藝術品市場的“頭部效應”特別大,一件頂級藏品轉手溢價10倍並不稀奇。2000年臺灣收藏家汪義勇以250萬元買到了徐悲鴻的名作《愚公移山》,2006年以3300萬元售出,2018年這幅畫再次轉手,成交價格高達2.08億元,18年間增長了近100倍。在這種情況下,平均收益率還是個位數,也就意味着,實際的市場上,即使是500萬以上的藝術品,絕大部分也是不賺錢,甚至虧損的。

    從1989年到2019年,美國股票標普500指數增長了814%,但只有不到2%的藝術品回報率能超過這個數,也就是說,如果從追求投資回報的角度,100件藏品中,98件都不如直接買個標普500指數。

二、“非標性”決定了藝術品投資的低流動性和小衆化

    說透了,能賺錢的藝術品投資是金字塔尖的遊戲,屬於少數富人的小衆市場。我曾經在線下課給過一個結論:“古董字畫等藝術品不是適合中產階級的投資品。”

    我們的老同學知道,我一般喜歡分析利弊,很少下論斷。但是這個論斷,我願意放在這裏,因爲這件事的金融邏輯很清晰。

    給你一個數字:2018年,全球藝術品市場市值大約是3萬億美金,而這一年藝術品市場的交易量是多少呢?674億左右(中國129億,美國296億,英國141億,以及其他國家108億)——2%的換手率,98%的藝術品都沉睡在地下室或者保險箱裏。

    作爲對比,2018年全球股票市場的換手率是41%,債券是5%。

    如果資金是水的話,像藝術品投資這樣嚴重缺乏流動性的市場就是結冰的水面。

    什麼樣的資產具有流動性?標準化,容易形成度量和交易的共識,方便執行的資產。比如股票就是使用標準化合同,將非標化的企業轉化成了可交易的資產,創造了流動性。

    同樣的,黃金也可以標準化,因爲它的硬度、純度、重量都能在統一標準下度量,很容易形成共識,達成交易。而一個瓷器、一幅字畫的好壞優劣,再怎麼有“年份、作者”這些測度,仍然是“見仁見智”——齊白石和張大千,誰更好?這真的是像梨和蘋果,沒法絕對比較。

    所以說,古董字畫這些藝術品,是專業度很高的小衆市場,流動性非常低,再加上這個市場極其強的金字塔效應(絕大部分收益都集中在極少的頭部商品上)——與其說是藝術品投資,不如說是藝術品收藏。

    所以,藝術品投資的瓶頸不但包括資金——幾百萬以下的藏品賺錢概率很低,還包括專業瓶頸。由於缺乏常識性的一般標準,這個市場上,不懂的人太容易被割韭菜。

    更何況,就算是專業人士,藝術品投資失手的概率也很大:2008年一幅高更的畫以8500萬美元的價格拍賣,2017年,這幅畫以2200萬美元轉手,9年損失74%。同樣的,一幅齊白石的畫2010年以9200萬拍出,3年後以5700萬轉手,虧損了將近4000萬。

可能有金融思維的同學會問:老師,我不投資藝術品,買藝術品基金可以嗎?

    很遺憾,中國藝術品基金盈利的案例極爲罕見。比較有名的是深圳杏石投資管理有限公司,虧損近90%。從全球範圍看,藝術品基金踩雷都不新鮮:紐約大通銀行、摩根建富、日本Itoman都發行過藝術品基金,都以嚴重虧損告終。

道理類似,藝術品的非標性決定了它們的低流動性和小衆化,基金無法改變非標這個屬性。而非標品的投資,缺乏流動性,需要相當的專業門檻,波動大,收益嚴重偏向“頭部”——這些特徵都不是追求收益率、安全性和流動性的中產階級所需要的。

        這個結論其實不僅僅適用於古董、字畫等藝術品,幾乎對任何非標品的交易投資市場都適用。

    中國有些民間收藏品市場,比如郵票、古董相機,甚至小浣熊乾脆面貼畫……有的人是爲了好玩,還有很多人是希望等着升值。這樣的“投資”,我覺得都太過小衆,不會有足夠的流動性來支持。這兩年年輕人中間又流行限量鞋,2019年流行盲盒市場——爸爸那一代集郵,你集盲盒,從消費或者好玩的角度無可厚非,從投資回報的角度看,這不過是一代有一代的韭菜而已。

    實際上,標準化的投資大類就那麼多:房產、股票、債券、基金、黃金、大宗商品,這六個品種已經佔據了全球財富市場的95%以上,不在這些大類裏面的資產,無論如何都屬於小衆,芸芸大衆想要在小衆市場上賺到錢,真心是“蜀道難”。

思考題

   這一講講了藝術品作爲投資標的缺乏流動性,頭部效應太強,很難替普通投資者創造安全穩定的高收益。但是現在如果有人希望做藝術品鑑賞這個行業,進入藝術品市場,你認爲這個方向符合未來中國社會的發展方向嗎?爲什麼?

    我認爲是符合的,首先藝術品鑑賞是個小衆行業,但是即便是小衆仍然有市場,既然有市場就一定會有人去從事。文中提到人均GDP達到8000美元以上時,人們對藝術品的追求就會上升。2020年中國進入萬元美金社會,人們對收藏品的喜好逐漸增強,這符合社會發展進展到一定程度之後。未來也會有人在這個行業掘得一桶金。但回到香帥老師前面的分析,藝術品鑑賞是個小衆行業,是個極少數人賺錢的長尾市場,“非標性”決定了藝術品投資的低流動性和小衆化,“古董字畫等藝術品不是適合中產階級的投資品,所以說藝術品鑑賞有市場,但不適合大衆從業。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