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雜說C】小刀與寫作:文字的趣味性

音頻整理版,尊重音頻,還原現場,故有些語言非書面化,將就看吧。

林柳青兒會員扶持計劃

大家好,我是小刀,今天呢,由我爲大家分享一下關於寫作的一些個人感悟。

爲了不打擾別人,我得關了門壓低了聲音說,像做賊似的,聽不清的,你就猜吧。初次聽到我的聲音,請不要緊張,其實我更緊張。

初來簡書的時候,總會遇到一些有趣的人和事,偶爾會有人簡信冒出來:小刀,男的,女的啊?

小刀,多大啦?

一次兩次還成,人嘛,都有好奇心,次數多了,我就有點懵了,我來錯地方了?簡書即不是世紀佳緣也不是百合網,問的問題咋都像找對象呢?

後來遇到了林柳青兒老師,我說了我的困擾,她建議我把年齡改了,就沒人搭理我了。

我一尋思這主意不錯,我就偷偷把年齡改成了00後,結果又引來了質疑:這麼個小不點,不可能寫出這麼成熟的文字,一定是槍手乾的。

好吧,我繼續改,寫成55後,我想這下可安靜了。

結果簡信又來了:小刀叔,看您寫的遊記,總是帶着兒子去玩。

我一看很開心啊,這纔是真正的讀者,完整地看過我寫的東西了。

被認可,總是得意的。

我還沒開心上一分鐘,人家又來簡信了:小刀叔,您遊記裏放的照片是您兒子不,有對象了沒?

真的,我就是想寫點東西玩,不把自己搭上,難道還要把兒子搭上不成?

不過有一點那個小美女(看頭像是,真人不知道哈)說的沒錯,我初來簡書就是寫遊記的。我可以自豪地說,有些簡友是看了我的遊記才記住我的。他們普遍的認同,我寫的遊記和別人不一樣,有趣。

很多文筆很棒的作者報怨文章沒人看,或者看了一半被扔下,這是很傷心和傷自尊的事。爲什麼那麼認真地寫仍得不到共鳴?

究其原因很多、情節不行,內容老套,人物呆板,結構混亂,不合邏輯,沒內涵,沒深度等等,但文字讀着沒趣沒味,應該算是其中一點。

言歸正傳,和大家一起來探討下文字的趣味性:我今天的主題是【小刀與寫作:文字的趣味性】,爲什麼是與寫作,而不是談寫作?

因爲我是在講我自己,而不是在講課。先聲明,首先,我這個人不會講課,我也不是什麼大學老師,我一直想混一個文學方面的文憑,不過,現在大家可以放心了,我已經失敗了。

我倒是有個徒弟是漢語言專業畢業的,有一天,她跟我說,師父,我把你寫的東西,推薦給我的研究生導師了。過了一會我導師給我回了一句,你以後還是叫他老師吧,酸溜溜的。

順便說一句啊,我這徒弟不在這羣裏也不在簡書,大家不要猜了。前幾天我還在我們的C專題的編輯羣裏說,我的徒弟要結婚了,我送點什麼禮物呢。

茶茶說了,送石頭。我想啊,石頭可以送,還得包紅包吧。掐指一算,我還有四個徒弟沒結婚呢,這樣排着隊的包紅包,我得賣多少簡書貝啊。

話拉回來,其次,我對文學更是一知半解。我只是談一下我個人的感悟,不代表小仲馬,也不代表他爹大仲馬,談的內容可能會誤導羣裏的各位老師,你要是聽了當真,容易上當,忠告一句,自行甄別吧。

關於趣味性,明眼一瞄大家就懂,一是有趣,一是有味。

第一方面,關於有趣,我翻翻東方不敗送我的葵花寶典,挑幾個一招致命的跟大家分享一下:

一.平凡的句子裏夾着出軌的文字往往意想不到地會搶到C位

爲什麼是出軌?簡單點說就是守規矩的人不這麼用的。

我在走川藏線的時候,有一段路非常有名,叫99道彎,也叫七十二道拐,去過的人都知道這地兒。

當時,站在山頂,我很激動,激動不是因爲這段路沒誰了,而是總揚言要開遍全中國的小刀,這麼著名的路,一釐米沒開着!

爲啥?俺家那位看到這麼七扭八拐的路也激動啊,有駕駛證的人不開一段,對不起舒馬赫啊!她就和我商量 :老公,我先開一段,然後給你開,怎麼樣?

我一想,這沒毛病,再說,我目測一下路況沒那些網紅瞎說的兇險,就是彎多唄,慢點開不就完了。女司機也要給嘗試的機會,開吧。

這下好,她把着方向盤不鬆手,一下子禿嚕到山根底下。停車的時候她瞅着我,看我苦瓜表情來了句:不好意思啊,老公,沒捨得撒手,開過頭了,要不,咱調頭,你再開回去?

我說痛快倒地方吧。上了車我就直接向前衝了。她納悶了,不開了?

你說還開啥,今天晚上必須趕到波蜜,這一上一下一折騰,兩個來小時沒了,到不了目的地等着半路喂狼嗎?哪有時間了,走吧。

在左貢喫飯時,我在微信朋友圈發個照片,配了一句話:72道拐,拐到你懷疑人生。然後很多關心的朋友留言:注意安全啊,留條小命回來啊諸如此類等等。

我跟了一句:TMD,等我有錢了我非把它捋直了不可。

然後大家沸騰了,各種評論五花八門:

兄弟,需要我捐點不。

呀,快點,我幫你捋,給口喫的就成。

我去,東北人就會吹大牛。

哥,啥時候開工啊,給個老臉,兄弟我包一段工程。

那個誰啊,有那錢不如給咱村修個廁所呢。

老同學,貌似成本有點高啊,別嘚瑟了,開始攢錢吧。

捋這個字本身並沒有太突出的意義,平時書面用的也不多,但用在這,整個句子就活了。

善於捕捉文字的靈性,讓普通的文字打破常規的應用,不動聲色地收穫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讓文字出彩不等於刻意在文字上矯揉造作

好的構思,在人物、在情節、在結構,在內涵,這是一篇故事或者小說靈魂所在。文字的運用如同女人化妝,你的文章是素顏出鏡,還是美顏脫俗,那就看你的文字功底了。

如何靈活擺弄它,而不是被傳統束縛?

中國的文字幾千來年一直在演化,變化的不僅僅是它的外觀,它的含義, 甚至還有它在句子中的排列組合運用等。時代在進步,漢字也一樣,作爲一個寫作者,不要受固化的思維和傳統影響你的拓荒精神。

前人的文字營養我們會吸收,這就像人喫東西,喫個辣椒總不能腦子裏生出來的是辣雞,更不可能還是辣椒,吸收的辣椒的營養,就變成了自己的東西,那就是一種新的探索和嘗試。

分享一下我寫的的《一扇桃花》裏的一段:

李香君躲在侯方域的懷裏既驚喜又是感慨,一紅塵女子遇到如此鍾情之人,還欲何求?

夜色漸濃,李香君的內堂閉窗鎖戶,大家都是成年人,此處省略一萬字,就不要扒門縫了哈,都散了吧。

我這段用詞很簡易,甚至簡陋,沒一個高大上的詞彙,還會有跳戲的感覺,但卻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其實就是打破常規的語句用法。時代發展這麼快,你幹嘛還讓你的文字在原地打轉轉,它不是給秦始皇看的。

比如,我在她戀裏的一句:

她離開我的視線,我心裏就會弔起來水桶。

這一句啊,大家一看就明白,其實就是心情七上八下的描寫,很俗氣,但並不刻意。

還有一句也是《她戀》裏的一句:

當時我的眼直放光,似乎看到了城裏的中學大門根本就沒上鎖。

大家可以感受一下:大門沒上鎖和大門向我敞開,一比較,效果自然不同。

《她戀》裏的一句:

自己長肉還怪大米啊。

沒有一個複雜的用詞,換個思路去應用罷了。說完這些,有個誤區,要提醒大家注意,儘可能少用網絡流行語,除非你是給特定人羣看的。

網絡流行語有鮮明的特定性,時效性,保鮮度很低,一來很容易消失在語言前進的腳步裏,二來,你用這詞的梗,很多讀者根本不知道。

擺弄文字的運用,不是把一些你認爲很有梗的流行語硬塞到你的文字裏。

三.我們是文字的搬運工

我們不是在創造文字,我們只是文字的搬運工。你把文字搬起來,怎麼砌在一起,就像泥瓦匠壘磚頭,這纔是我們思考的問題。

其實關於這個問題,記住一個原則即可:文字如脫繮野馬,卻永遠離不開那片草原。你可以天馬行空,但切記別飛上天了,卻不知所云。

你想寫着玩,怎麼寫都無可厚非,你想提高寫作水平,就不要由着性子來。很多作者寫完的文章,在不被認同的時候,並不是反思自己哪裏出了問題,而是不停地向人解釋自己爲什麼要這麼寫。

別人看的是文章,即然沒得到認同,你解釋完了就會認同了?我覺得不會,說好的都是客氣。想提高,切忌自負,更不可自閉。

關於文字的應用,因爲各爲一方水土,語言習慣有很大差異。你的方言化可能會讓讀者認爲你的天馬行空有點不靠譜。

記得我在《她戀》裏有一句:十左右名。

幾個熱心的友友指出來,應是十名左右吧。

我驚訝於大家看得這麼細緻,同時也意識到了方言的誤導性,因爲我老家那說話習慣就是十左右名,而不是十名左右,最終我沒有改,也不再解釋了。

所以以我的經歷告訴大家,用方言要慎重,除非你這篇文章或者你塑造的這個人物,地域性特別濃。

我們都是文字的搬運工,搬錯了容易砸了自己的腳。

第二方面:談一談關於文字的味

我覺得所謂味,其實就是情感,在文字中傾注你的情感,讓文字傳導溫度,它就散發着誘人的味道了。

初遇簡書,看到簡書這兩個字,我就很喜歡,我的理解定義我的方向,簡書,用簡單的文字書寫人生吧。

我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談談個人看法:

一.越樸素越真摯

有些作者喜歡用生僻字或者引經據典,顯得高深莫測,不查字典看不明白。嗯,我沒文化,我看不下去了。

閱讀也是一種體驗,體驗不好自然不跟你玩了,我一俗人,陪不起你,你自己高深去吧。於是,你的讀者就走散了。

文字就是一個小小的方塊,常用的漢字就2500個,還有1000個也有用,或用的略少。那麼如何讓這3500個字活起來,是愛好文字的人必須認真研究的事兒。

閱讀起來朗朗上口,在於句子的順暢與質樸,就像拉家常,讀着很舒服,不會突兀,拗口。

比如我寫的那篇《胡楊》,通篇沒什麼驚人的句子,就是大白話,一點點地向大家訴說了一段往事。不做作而顯得真摯,就有了觸人心絃之處。

寫作時,不必刻意去追求語不驚人誓不休,認真地,簡單地,讓你的情感在文字中流淌,你的文字就綁住了讀者的情緒。

我很久以前有篇文章《那個在若羌的兄弟》,很短,在我眼中稱不上是文章,沒有完整的情節,沒有故事小說裏設定的衝突,沒有懸念,只是我很囉嗦地叨叨一番。

就是這麼一個小短文,有好幾個人私下和我說她看哭了。說這一定不是我編的,看着像真事一樣,掉人淚。我說我的文章就是催淚彈,雖說當量小點,但總能炸出幾滴淚來。

那麼這催淚彈裏裝的彈藥是什麼?其實成份很簡單,那就是樸素真摯的文字加了情感的催化劑。

二.愛在你的視線裏

我們要寫些什麼?寫你最熟悉的。你熟悉的你才懂,你的情感纔有處安放。很多人喜歡幻想,然後開始編花籃,乍一看,很美,但一咀嚼很無味。

想像文章不可以寫嗎?當然可以,但更適合腦洞題材,不適合情感類。你讓你的文章有情感,是因爲你懂,你把你的情感融入其中並得以昇華,一點點傳導給讀者。

這種懂,來自你的經歷,你的觀察,你的感悟。你把這些熟悉的人和事整理出來,再給予藝術加工,就事半功倍。你的文章必須先感動自己才能感動讀者。

這種自我感動並非自嗨,很多人寫作很自嗨,把自己寫得手舞足蹈的,淚流滿面的,但讀者並不買帳,大家不是二傻子。

你要在情節中,又要跳出情節,你把這些添加了情感的作料,最後都像辣椒麪一樣撒在了你的文字上,於是,大家跟着你一起掉了眼淚。

愛,就在你的視線裏,你不要視而不見,卻去追求飄乎不定的氣泡。清醒地先剖析自己,才能寫出美麗的文字。

我有篇文章《我把錄取通知書燒了》,並沒有精彩的情節,也沒有花哨的文字,但也在小範圍收穫了感動。

這篇文章寫的並不是我自己,我只是把我身邊幾個片斷組合在一起,比如文中的我,不肯上學,這肯定是我,不肯上學,能是別人嗎?我當仁不讓。

比如天熱爬到屋頂上睡覺過夜,是我小時候和我舅舅的事,他給我講天文,其實也沒那麼浪漫,舅怕我睡着了一軲轆從屋頂直接掉下去,像彗星似的,刷的一聲,沒了。害得他一晚上沒敢睡。

比如爺用養羊的方式把我重新趕回課堂。關於這個橋段,是我有一次,在農村看到一大爺放羊,羊撒歡了到處跑,把老大爺折騰夠嗆,我通過這個加工出來的。

關於造火箭,這鐵定不是我,小刀只會擺弄彈簧刀,哪會造火箭啊。但也真有其人,這是我有個初中同學,他考上了這個專業,現在某處造火箭呢。

我就是把這些不同時間的事,不同的人物,真真假假串到一起,重新塑造了一個我。而這些都是我熟知的,簡單的語言,加入了情感,對,這情感就是辣椒麪,而讓文字動了真情。

關於文字的趣味性,我就談這麼多。再次說明,不是講課,只是談我自己,分享給大家,覺得有用呢,就聽聽,沒用呢,你也聽聽,不然你咋知道沒用呢?

我覺得最有用處的,就是多讀書!多讀書!多讀書!讀不同時代的,不同作者的,不同風格的,纔會領略文字的豐富與美。

有的友友問我,各種寫作寶典也看了,寫作培訓班也報名學了,可寫出來的東西還是不滿意,怎麼辦?

如果遇到這種情況,我覺得,你可以考慮再報報書法班或者舞蹈班啥的,看看啥更適合自己。

好,今天分享到此,我這屬於自嗨,不是講課,如果不愛聽,結果還聽了,那麼我補償一下,我在羣裏發個紅包。

(發紅包)

都搶了啊,反正搶紅包的人一定是不愛聽的,誰搶的最大,誰最不愛聽。

再次聲明,不是講課,都是胡侃,謝謝大家。

林柳青兒會員投稿通道:

小島投稿專欄:https://www.jianshu.com/gt/cefac9481662f5b6

本文由【青•故事優選C】收錄,薦文編輯:一閱青馨

青•故事優選C】爲簡書會員合夥人林柳青兒創辦專題。僅推薦林柳青兒旗下會員文章上榜。專注於青苗計劃,培育會員提升寫作能力。詳見我們助力||青——故事優選C計劃

專題創辦:林柳青兒

專題主編:七公子小刀

原創圖文,謝絕他用。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