閉門非傲世,守道是謀身

在中國文化傳統裏

有一個理想的身份叫文人

無論帝王將相還是村婦農夫

人們都曾以這個角色爲傲

從王羲之到蘇東坡

從趙孟頫到張岱

雖然他們外在的命運寄遇千差萬別

但內心那份

獨與天地萬物精神往來的灑脫自在

卻永恆不變

因而在文人的世界裏

快樂總是簡簡單單

淨幾明窗,一軸畫、一囊琴

一甌茶、一爐香、一部法帖

小園幽徑,幾叢花、幾區亭

幾池水、幾羣鳥、幾片閒雲

幾塊巒紋可觀的石頭

從這些平常不過的事物中

他們都能尋到一番仙逸的快樂


閉門非傲世,守道是謀身

文人時常將自己庇護於喧囂紅塵之外的一道門內,無論這門是在市朝,或是在山林,一旦推開,呈現於眼前的另一番洞天,正是他們平日裏浮白載筆的逍遙地。


取靜

一道門,將文人的滿腹思緒與世間難得的清靜藏於一處。“任他門外,車駕喧朝市”,門中卻只聽得書頁翻過、清風拂過、琴聲掠過。利祿功名在此刻全然拋之腦後,唯餘靜中諸般清音縈耳,又見眼前卷軸徐徐鋪陳,暗藏古意萬分。


得閒

於門中取靜,亦得一室閒情。更有門中之人心隨意遠,甘做逃禪煮石世外客,於是“閒中一卷聖賢書”,尋章摘句之間,悠然自適竟似“太古天民”。時而又神遊畫裏江山,曳輕舟而攬山河,獨擁一方好風景。


生趣

門中洞天,是與古物爲鄰。案頭賞玩,更隨心添得別種意趣,或配底座使之身有所居,或修殘件令其另得衣冠。遨遊物我之間,既擷古意,又得靈趣。


坐忘

文人一世清修,重在心無所擾。縱門外千般紛擾,門中亦無所拘束,曾有郭象道:“夫坐忘者,奚所不忘哉?即忘其跡,又忘其所以跡者,內不覺其一身,外不識有天地,然後曠然與變化爲體而無不通也”。是故心無旁騖,坐忘無我,方得人生所求之心安神定。


一部法帖養身心、一幅小畫觀物趣

一爐沉香去濁氣、一間書房慰靈魂

文人的快樂更像是一種精神

因爲他們所處的環境也如同我們的當下

都面臨着不同選擇帶來的不同壓力

但無論何時,總有一羣活的自在的人

他們在朝在野,在市在隱,屈伸順遞

閉門即深山,讀書即淨土

正是因爲擁有這份獨立的精神世界

才於萬事萬物中體會到了無邊的樂趣

纔有了超越時代的從容與快樂

而這份快樂也在時刻提醒着我們

即使周身物慾橫流、波動不息

也要讓自己多一些閒情

靜室一爐香,虛窗一盞茶

焚香引幽步,酌茗開淨筵

把盞聞香,素簡爲歡。

一縷悠然,載覆萬象

隨着青煙沁入心懷

去雲拂塵,濾過浮躁,

讓思緒重獲自由,

初心迴歸山水,

在動靜之源尋到內心的那一片淨土...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