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懂三個關鍵詞:建模、迭代、賦能

有幸參加鄭州“晨鐘學院”組織的“中層管理與教研組長”高研班,收穫了智慧,啓發了思考,最有觸動的是禇清源老師提出的三個關鍵詞“建模”“迭代”與“賦能”。

作爲一個信息化大數據時代的教師,若能讀懂這三個關鍵詞,將會與社會的發展同頻共振,自會產生成長效應。

一、什麼是建模?

《人是如何學習的》書中提出了三個重要的學習的原則,其中一點就強調了建模的重要性:“爲了發展在探究領域的能力,學生必須(a)具有事實性知識的深入基礎, (b)在概念框架的情境中理解事實和觀念,和(c)用促進提取和應用的方式組織知識。”

這句話的意思是什麼?舉個簡單的例子吧!假如蓋房子,a.需要足夠的“磚”,但只有磚塊是不行的。b.還需要有一個房子建造的圖紙和結構,否則將建不出房子來。繪製圖紙或者是設計建造房子的間架結構就是“建模”。c. 運用繪製的圖紙,把磚用水泥和鋼筋組建起來。一言以蔽之,頭腦中的運用圖紙把房子建起來的觀念和想法,就是如何建造房子的“建模”。

作爲一箇中層領導,要有一個組織管理的框架,如何能夠高效率的完成自己的角色任務,既能激勵和服務老師,又能執行上級領導的任務,也要有一個清晰的工作思路,而不是遇見事情就眉毛鬍子一把抓,主次不分。

作爲一個教師,要通透了解自己的學科知識,每本書之間的聯繫,單元之間的銜接,知識點的相融,應該思考如何能組織一個學科知識體系,讓學生學習不零散,幫助學生編織學科知識網,對學科知識有本質的洞見。這樣學習才能更輕鬆,纔能有的放矢。

二、什麼是迭代?

迭代是重複反饋過程的活動,其目的通常是爲了逼近所需目標或結果。迭代不是簡單的重複,是在反饋的基礎上有創新與進步。

比如,參加這次高研班之前,儘管我們學校設計了確定的教研流程,但大部分學科組的教研活動大多目的性很弱,很多時候是即性話題比較多,因此效果也不好。在這次學習之後,我們將運用“工具化思維”,在原有的基礎上調整。

再如一個英語老師,隨着河南中考的改革,不想再按照以往的方式教學,如何能夠把培養學生的“關鍵能力”與“必備品格”核心素養與英語教學融合,就是一個反思點,結合自己的反思反饋改變課堂,則爲教學模式或策略的“迭代”。

迭代是反思不重複,迭代是一種動態思維方式,迭代是微創,迭代思維是“進一寸有一寸的歡喜”。

三、什麼是賦能?

百度百科對賦能的解釋是“賦能,就是給誰賦予某種能力和能量,通俗來講就是,你本身不能,但我使你能。它最早是心理學中的詞彙,旨在通過言行、態度、環境的改變給予他人正能量,以最大限度地發揮個人才智和潛能。”

作爲一個校長或其他管理人員,如何讓教師賦能?作爲一個教師,如何讓學生賦能,應該是我們最要關注的工作要點。

工作中,督促教師閱讀寫作,拓展思維,走出舒適區,創新課堂,則是爲教師賦能;課堂上,教學知識與學科育人並重,則是爲學生賦能。

生活中,因爲自己的向上向善與熱情,就是爲周邊人賦能。

今天,只是淺顯瞭解“建模”“迭代”“賦能”的表層含義,相信在實踐與反思中定會讀懂它們的深層意義,以此讓生命增值。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