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法時代,減少信息的被動投餵,保持決的策獨立性

硅谷


第38篇原創日更


我們當下正處於一個信息不斷內卷的時代,我們獲取信息的主要方式,已經由以往的“道聽途說”變成了由一系列的APP獲取,特別是幾個頭部廠商的APP信息服務。


一般而言,不論是哪個APP,或多或少都會有一些算法意義上的分發策略的。舉幾個例子,抖音和今日頭條,完全意義上的算法推薦,根據你的喜好和行爲,來向你投餵更多相似信息。微博每天海量信息,不可能全部呈現給你,而是基於關注+策略分發,去實現去中心化。微信,雖然很少依賴於算法層面上分發,但是社交分發也會產生明顯的圈層效應。小到各類資訊、社區類app,都必定有熱度、權重之類的基礎算法,這是每個合格的產品經理定義他所負責的產品的標配。


簡言之,我們這個時代的互聯網,基本是運行在算法之上的。算法帶來的一大危害就是內卷化和信息繭房,直白點說就是,你永遠只能看到你想看到的,或者你所在的圈層關心的信息。對於世界和真相,你永遠是一葉障目不見泰山的狀態。


這種內卷化給現實世界帶來了不可估量的影響。2016年川普以黑馬之勢競選成功,可以說是成功利用了這種信息的扭曲效應。位於美國中部的被時代拋棄的中年男人們(有點類似於中國的小鎮青年),根本聽不懂政治精英們在講什麼,只相信自己圈層裏的論調,於是把票投給了投其所好的川普。同理,拼多多的低調崛起,讓五環內的人,對五環外的世界充滿了震驚和茫然。再比如微博裏的水軍、極端分子,不一定是因爲在網上所以肆無忌憚,有概率只是因爲他們表達了他們對所“看到”的世界的態度。還有各類社會惡性事件、殺人案件,都讓這個世界陷入極度割裂。


對於追求思想獨立的人來說,這是個可怕的事實。思想獨立,首先要求能夠全面準確的掌握信息,以便做出合理決策。信息源頭出了問題,會導致一系列的多米諾骨牌效應,誘發嚴重的誤判。而事實上,絕大多數人的做決策的信息來源,已經極度依賴於互聯網了。


正因爲此,我們應該增加信息獲取的來源。實地考察、用戶訪談都是很好的獲取一手信息的方法。


實地考察的成本有點高,對於很多非職業型選手而言,很難有條件做到,但我還是極力建議去嘗試。舉幾個淺顯的例子。比如買房的話,你不要聽銷售講某個樓盤前景有多好多好,有多少規劃,你去該樓盤周遭跑幾趟,把附近方圓十公里的道路規劃、基礎設施、產業配套調查一遍,基本心裏就有底了。再比如決定是否要加盟一家公司,你去它公司實地走一圈,團隊氛圍、加班情況、文化氛圍;如果是實體行業,還可以去它的門店走幾圈,瞭解他們的門店運營狀況,和消費者對其業務的反應。基本能感知一二。


用戶訪談就有很高的藝術性和趣味性了。菲利普•費雪說過,閒聊可以得到很多有價值的信息。1963年美國運通因爲色拉油醜聞誘發股價雪崩時,巴菲特就去飯店裏瞭解人們是否還用美國運通卡,去銀行觀察人們是否還在用美國運通卡,通過自己的觀察得出美國運通主業沒有受到動搖的結論,於是果斷買入。每當我到一個新的城市,我都喜歡和出租車司機閒聊,藉以瞭解這個城市的生活和文化氛圍,以及大致的城市發展狀況。我會得到很多有意思的信息。


講這麼多,只一句話,在這個被算法綁架的時代,要跑贏多數人,做對多數重大決策,必須要重新重視一手調研,爭取信息的主動權,重新贏得決策的獨立性。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