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胎”便利蜂

本文頭圖:去哪兒網、便利蜂創始人莊辰超

 

2017年有哪些炙手可熱的風口行業?

 

相信很多人都會想到共享單車、無人貨架和新零售。可以說,在每個領域裏冒出一兩頭“獨角獸”都不叫個事兒。然而,有這樣一家初創企業,卻一股腦地把這些熱門項目都幹了。

 

 

這家名叫“便利蜂”的公司,核心創始團隊幾乎都來自去哪兒,包括去哪兒的創始人莊辰超、原CFO趙軼璐等。可能是因爲今年做線下的機會比較多,竟讓如此多的互聯網猛人紛紛衝入線下。不過,同時佈局三個風口項目的團隊,還真不多見。

 

相信便利蜂的路子絕對會讓不少人爲之驚訝:不僅在大量投放共享單車,還在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鋪設無人貨架,同時加速開設線下便利店。

 

可以說,這三個領域中的任何一個都是無底洞,需要巨大的資金投入、人員配備,還要面對已經刺刀見紅的市場競爭格局。如今三個項目一起推進,其壓力可想而知。那麼,便利蜂選擇如此佈局,背後究竟是什麼邏輯?

 

入局共享單車,讓人一頭霧水

 

最近,懂懂筆記在北京市海淀區、朝陽區多個主要街區發現了大量的“便利蜂”共享單車。特點很醒目,有個巨大的車筐。

 

 

日前,在朝陽區金臺路地鐵站附近,懂懂筆記碰巧遇到幾名工作人員正在從廂式貨車裏卸便利蜂共享單車,整整齊齊往地鐵口的路邊一放,少說也有百十輛。

 

看到一排排嶄新的紅色便利蜂單車與周圍五顏六色的“同行”停放在一起,好奇心驅使懂懂筆記上前詢問,預計要投放多少、都在哪裏有投放,但所有工作人員都搖頭不語。

 

共享單車已是多事之秋,便利蜂這個節骨眼做投放實在讓人不解。懂懂筆記聯繫到便利蜂有關工作人員,詢問爲什麼現在大量投放共享單車,目前的投放量、投放地區,以及是否通過了北京市各區有關管理部門的審覈批准。遺憾的是,便利蜂方面並沒有解答懂懂筆記的疑問,只是說問題涉及到商業內部數據,不方便透露。

 

不過,對於現階段便利蜂加碼共享單車市場這一舉動,不少業內人士都對懂懂筆記表示“看不懂”或“不看好”。

 

事實上,便利蜂在今年5月就曾小範圍、小規模地在中關村一帶投放了約600輛共享單車。而近日的投放數量,明顯要更多。如果說5月份只是試水看看市場反應,那麼12月份國內共享單車行業的格局已經定格,以摩拜和ofo爲代表的兩大巨頭,無論在整體的單車投放量、市場佔有率,還是用戶規模、騎行時長和數據積累上,包括投融資級別,都沒給場內玩家留下機會了。

 

這時候“海量”的往市面上鋪共享單車,是想燒錢呢,還是燒錢呢?

 

從下半年開始的行業洗牌,已經將一批中小規模的共享單車企業淘汰出局,其中包括曾經排名第三的小藍單車,拿過數億元融資的小鳴單車等等。而且,各種資源已經明顯向頭部玩家傾斜,拼燒錢是不是真的嫌銀子燙手。

 

 

就算是資本頭腦發熱願意陪着燒錢,請先看看北京市那些被閒置、清理的共享單車,以及街頭隨處可見無人敢用的“殭屍車”,真當管理部門是空氣嗎?

 

一位專注共享領域的投資人告訴懂懂筆記:“共享單車現在再入局非常難了,門檻已經是10億美元級別,行業創新紅利也已經不多,現在是拼資源、資金的階段,而創業者的最佳窗口期早已過去。”也就是說,便利蜂此時入局不佔天時地利人和。

 

尤其是政策監管問題,上海、廣州、深圳等城市已經陸續叫停共享單車投放,而北京市也在9月7號就宣佈,暫停共享單車新增車輛投放,當時北京市的共享單車保有量已經達到了235萬輛,嚴重超過了城市的單車負荷量。

 

此番便利蜂“頂風作案”,不知是否事先獲得了有關部門的“準行令牌”?

 

便利蜂在這如此市場環境下大量啓動投放,自然讓人難以捉摸。曾有便利蜂的內部人員調侃道,共享單車是方便消費者到便利蜂的便利店購物。若如此,便利蜂的共享單車就是對其便利店起到廣告宣傳作用的,這是要做一個流動的廣告牌?

 

但是,這個邏輯仔細分析後也不太具有說服力。

 

暫且不說消費者去便利店購物有沒有必要騎便利蜂單車,單從成本上來說,這就是一個不划算的事兒。按照市場上常見的共享單車成本計算,便利蜂單車成本也會在千元以上(安裝有智能鎖)。而據懂懂筆記了解,便利蜂的共享單車是免押金用車,如果騎行終點是其門店,此次用車還能免費。

 

所以,用單車打廣告這個成本着實有點高,因爲單車的投入和日後的維護費用都不容小覷。而且,究竟能帶來什麼樣的宣傳效果,也很難去衡量,反而容易造成巨大的資金壓力。懂懂筆記不由得暗想,難道這是要對標家樂福的免費班車,爲消費者謀福利嗎?

 

無人貨架+便利店,一筆算不清的賬

 

其實,便利蜂成立以後上線的首個項目,就是想要“依靠共享單車延長輻射半徑”的便利店。今年2月初,便利蜂就在中關村附近開設了5家24小時便利店,由莊辰超的斑馬資本注資了3億美元(後續沒有其他投資方)。

 

到了9月份,便利蜂還曾對外透露已有近100家店鋪簽約,將會覆蓋北京市內主要商圈,後續每月將有數十家店開業。

 

那要按照當時講到的發展速度,便利蜂目前在北京市應該有不少於40家便利店開業了吧。只是,作爲中關村的常客,懂懂筆記卻沒有看到幾家便利蜂門店。而懂懂筆記向便利蜂諮詢目前便利店的擴張進度時,對方也未迴應。

 

不可否認,今年便利店是一個比較熱門的行業,盒馬鮮生CEO侯毅就曾說過:“現在是錢多人傻的時代,是便利店出售的最好時間”。

 

當新零售概念爆火之後,以新零售爲核心的便利店模式更是吸引了很多人投身其中,不僅有便利蜂、Today等團隊,還有阿里、京東、騰訊等行業巨頭。

 

不過,熱門的行業、熱門的概念,就代表一做就火嗎?答案是否定的。事實上,連鎖便利店的水太深,不僅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還要受到很多外部因素的影響。至於新零售,更不是用個APP結賬這麼簡單。

 

實際上,目前便利店行業的整體盈利情況並不樂觀。公開資料顯示,目前能夠實現盈利的便利店品牌只有少數幾家,比如全家、羅森。就連知名的7-11在國內也不能做到穩定持續的盈利。而此前坊間還傳出,北京最大連鎖便利店全時因經營問題被迫尋求收購的消息。

 

便利店是重資產的經營模式,就算是資本大鱷也多是敬而遠之。有業內人士估算,單個便利店的運營成本就需要百萬以上,越是在CBD、商圈這種人流密集的區域,店鋪租金、人力成本和物流倉儲等成本就越是高企。

 

而這些問題,對於自營便利店則更加突出,需要投入的成本也必定是鉅額,對拿到3億美元融資的便利蜂來說,大規模啓動便利店並不是件容易的事。

 

當然,回過頭來看,便利蜂核心團隊出身於互聯網,可能會運營互聯網打法和技術驅動去做新零售。但要明白,新零售的難度很可能會在單純做便利店之上。

 

比如阿里重點佈局的盒馬鮮生,就是通過數據挖掘消費者的個性化需求,其生鮮品質也堪比“三源裏菜市場”。但是,據傳這樣一個盒馬鮮生單店的投入成本,就要在1000萬以上。

 

經驗足以證明,新零售概念下的便利店絕不是輕易擠進去並玩得轉的領域,更何況便利蜂還做不到阿里、京東所說的那種新零售,只是在結賬方式、商品推薦上與傳統便利店有所不同罷了。

 

 

此外,在今年9月無人貨架項目火熱之後,便利蜂也迅速切入了無人貨架領域。根據36氪的報道,目前便利蜂的無人貨架業務正在快速擴張,單週投放貨架超過一萬個,到12月底預計每週新增超過三萬。

 

無人貨架是下半年突然興起的一類項目,在興起的同時也直接變成一條擁擠的賽道,很多初創團隊一窩蜂似的擠進來。據不完全統計,僅僅在9月末,無人貨架行業就有至少16家企業拿到了投資。同時,每日優鮮、順豐、京東等電商企業也紛紛開始涉足無人貨架。

 

從這一點來看,便利蜂需要面對的競爭對手不僅有數十家初創企業,還有實力雄厚的電商巨頭,壓力可見一斑。

 

上述投資人士對懂懂筆記表示,從擴張速度和行業反應來看,無人貨架是一個風口,但很多大佬也進來了,無疑會使競爭變得更加激烈,之後的競爭重點可能要看貨架上的品類。

 

可以說,無人貨架一直以來都很難算得清“賬本”, 不少業內人士也認爲無人貨架中長期內很難盈利。其中,“新晉網紅”朱嘯虎就曾直言,無人貨架不可能盈利,“無人貨架(領域)我看過很多公司,但我發現賬算不過來,每天的銷售額不高,貨損率倒是挺高的。”

 

不僅如此,無人貨架面對的不只是盈利問題。懂懂筆記曾在《雙概念加持無人貨架,爆紅背後不止盈利這一個大坑》一文中,着重分析了無人貨架難以盈利的影響因素,包括銷售額、人工成本、商品盜損等等,而“大坑”還有市場競爭、業務拓展、運營管理等多方面。

 

總體來看,便利蜂目前在做的共享單車、便利店、無人貨架,確確實實都是在風口上,都是今年的熱門概念。但每個項目也都面臨不同的問題,比如共享單車市場的機會,便利店高企的投入,無人貨架難以逾越的盈利門檻等等。

 

可以說,便利蜂這些項目需要解決的問題太多,而且都不是短期內就能獲得回報的。至於其多線並進背後的“奇葩”邏輯,衆多業內人士以及懂懂筆記也是一頭霧水,或許答案只能靜候時間來揭曉了。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