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沒有“死”過一次?——“我有。”

Part one

達爾文對進化論的基本論述格調:

1、適者生存

2、優勝劣汰

3、利己主義

(尚未精讀,在速讀之後只能做基本的提煉和表層的理解,如有不同的觀點,後臺留言/私信,開放交流)

這裏我持中立態度其很重要的原因是:當所有人理所當然的認爲在當今社會運作、市場經濟和人類學進化史的論證中他所講的就是對的,那我選擇質疑一切的習以爲然。

不爲了質疑而質疑,只是相對中立來看待和審視問題。

因爲人與人的交際會在一味的強調某個觀點時潛移默化的加固自己對該觀點的認知,很多時候在試圖說服別人其實是在說服自己。

而往往容易被說服的人,他會更在意溝通對象而非內容。(也不絕對,每個人對思考的理解不同,沒有好壞對錯之分)

我相對於說好壞對錯,更願意耐心的試着理解對方真正在意的是什麼。(聽上去有點虛,我承認,但不會影響我的堅持。)

這裏我質疑的如下:

適者生存是否一定意味着消亡的就不再有意義?

還是有的消亡只是爲了更多生靈的長久存在而選擇自我犧牲?

優勝劣汰,勝則優,汰則劣?(即便現象的邏輯成立且有所依據,但勝/敗/優/劣,似乎你我的理解也有不同,那是否還成立?)

是否也正因爲對於進化論的過度強調而被當代的人作爲了潛意識形態中的一部分,被植入於戰爭、教育、管理、商業、生態、環境。

但是好像很多人忽略了進化論背後的論述學科體系:生物學、心理學、社會科學、系統動力學......

Part two

爲什麼會有上述思考的產生?

還是我年少輕狂,太自以爲是。

覺得我就是大家標榜的“好”和“專業”,久而久之真的覺得自己很厲害,面對外界的負面評價慣性地會駁斥道:“你懂個球球?你不理解我,或者會當場反駁並急於給出自己立場的建議。”

其實現在看來,也着實好玩,當初全然麻木的我根本不自知。

這幾年的自我抗爭用了很多手段(重度抑鬱症引發的生理症狀)但都反反覆覆,直至去年自愈後基本停藥,這期間所看的世界樣貌和爲了變化而發生的經歷,也自恃是個有故事的男同學了,哈哈。

今年在團隊的引導下我纔有一點勇氣去聊自己內心的一些聲音,面對和逐步接納自己的不完美。

人很多時候不自知,而外界爲了避免破壞關係也只是漂亮話帶過。但私下我也不主動啊,一沒問,二顧及面子,後來我知道了這叫人性。

這也是爲什麼這幾年我在空餘時間選擇重修心理學,讀大腦神經科學類的著作,因爲在試着理解那些自己無法理解的行爲和狀態。

我們真的瞭解自己嗎?我們爲什麼活着?怎麼算有身體體徵?大腦和身體是怎麼鏈接?如何協同運作的?爲什麼記憶會有偏誤?爲什麼會爲了迎合記憶而編造細節?哪塊部位負責情緒?哪塊負責邏輯和記憶?大腦不同區域異常後的行爲表現對大腦波段的影響?抑鬱和抑鬱情緒的差異?身體臟器的系統是如何配合的?怎麼界定身體是否健康?

這也是我創立盛拓思的一點點期許(還有很遠的路要走),希望藉由這樣的機會,讓更多的人看到自己思考的過程,在安全的環境下逐步理解自己開心和恐懼等情緒背後的潛藏動機,接納完整的自己,讓職場人能夠幸福的把該賺的錢裝進口袋。

Part three

既然人體有它本身存在和運作的機理,那讓我們來看看和這個世界的關係。

這段時間我在看尼采的《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他的作品很難讀懂,因爲每個看似獨立的故事裏面參雜着意識形態、生命、宗教信仰、人性、人心、利益、國家、世界、道德、政治等等,但是文字的晦澀性和對於故事本身的可聯想性,讓我不能,也不捨得讀太快,自己時間安排也有點問題。

目前讀了1/2但不影響我把理解和大家分享:

其實講的根本就是人與信念與世界的相互依存關係:取之大地,授之大地,還之大地。

那麼你看,在現在的理解而言,你還認爲每一位逝者離開了嗎?

還是換了種方式陪伴而已。

動物的屍體滋養了土壤爲大地提供天然化肥,每一個益蟲、害蟲甚至人的離開都存在意義,只是意義在還存在的時候更多是對於你本體的,而離開之後關乎於你身邊的人和世界的關聯。


Part four

這裏藉由引出我母親的興趣愛好:培養綠植,因爲家中窗臺的MINI花園

其實就像我母親不在家的時候經常會囑咐我要記得給花澆水哦,但每次回來都能發現蔫了幾株,儘管無奈但還是非常耐心的修理枯萎的,打理它們。

過程的用心和看到它們的變化就很高興雀躍,會在家族羣中和大家分享自己的作品。

我也真的很開心啊,包括這兩年和家人的溝通模式,從以往的我爲了逃避家人的“愛”,選擇外派在沒有人際網的城市從零開始,到現在我們每年會不定期一起聚餐、看電影,定期聊規劃,聊過去沒有我之前的生活,有了我之後父母關係的變化,對面對死亡準備的器官捐贈和定期鮮血的動機,即便是領導做慣了,不善言辭,“愛管閒事”的老父親也慢慢的開口聊當時遇到母親,談戀愛,對事業的選擇,對我的看法,最重要的是我感受到了我們三口之家溝通的變化,慢慢的我們距離更近了。

最主要的還是各自有各自的忙碌,不再以我爲中心,家人也有往各自期望的生活邁步努力,錢賺多賺少,當然想着賺的更多。

但是生活是自己的,有大家的參與一起努力纔會讓生活變得即使不易但是值得和享受。

我覺得家庭、學校、企業都有共同的部分就是培養人才和創造社會價值,家庭是孩子0-N的人生教育,學校是6-24的知識教育,而企業(或者我會用社會)可能更準備是24-N的終生教育。這裏會有離開很成長,就像老師教的不好家長不得換老師嗎?只是也有無可奈何和迫不得已而委曲求全的時候。

而關於教育我的思考:

1、爲什麼要種樹?

2、種什麼樹?

3、對土壤有着怎樣的要求?

4、對於化肥的選擇和使用的注意事項?

5、怎麼施種?

Part five

這裏到了企業的部分:

我把一家公司分幾個階段:我把它拆的更接地氣一點,聊聊我的理解:

1-3年練內功(你是誰?幹什麼的?爲什麼而幹?爲什麼只有你能幹?)

3-5年見體系(都幹了些什麼?怎麼幹的?成的必然性有哪些?)

5-10年養兵蓄銳(確定戰場、戰線、區分敵我、明確策略和誰來做?)

10-20年市場哺育(把小公司做大,把大公司做小,伴隨着我們的變化把合作伙伴小到個人賺到錢,大到整體組織能持續放大市佔率和核心差異)

這裏面的核心:

1-3年練內功必先自宮,不是每個人有勇氣做到的(打破既有認知/權威經驗)

3-5年見體系,其實回到原點我們聊了身體、生死、植物、家庭關係,其實個體是一個體系,組織也是,中國的學校推崇的是科目制,哪門課哪門課很重要,而忽略了根本的課程體系和對學生的認知體系引導。

體系由何而來?爲什麼存在?存在的價值和意義?但背後又有幾位老師能講的清,道得明。

Ending 引發思考

個體:

1、你是誰?

2、你爲什麼而存在?

3、你會選擇以什麼方式離開這個世界?

4、離開之前如果有一件事沒做而後悔,那件事是什麼事?爲什麼?


企業:

1、你的產品連員工都不感冒,都不喜歡,如何要求他們去打動客戶?

2、你瞭解員工嗎?花了多少精力和他們聊無關公事的內容?

這些看似抽象,但細思極恐,也正是我堅持的意義本身,和我們團隊的價值,看懂的人自意會。

很多人會聊,你這個無法依賴於具象化產品變現不是很難嗎?服務週期那麼長?幹嘛要幹那麼累的事?

就像我昨天的內容,愛情和創造是非理性的,重要的是知道自己要什麼?在幹嘛?

一路正因爲難,走的人才少,因爲走的人少,堅持也更寶貴。

人生和事業都是值得花終生去追求和思考的,既然如此我選了難走的,一步步走,慢慢走,不同階段和對的人一起做正確的事,至於其他的交給時間唄。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