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師兄點評清平樂|成爲伯樂,隨時發現人才

今天我們要聊一個《清平樂》中的另一個人物,在一開始狄青也只是戎邊的一個小頭目,少時家貧,十六歲因爲幫兄長頂罪而被髮配邊疆戎邊,從此開始了軍旅生涯。

寶元初期李元昊叛宋,建立西夏國,屢屢侵犯邊界。此時的狄青正在駐守延州。此時,邊境局勢日益緊張,大宋一直以來奉行重文抑武的國策,戰事喫緊之時,便沒有將才可用。

這一日鎮戎軍的軍士,又去邊界以物易物,宋軍兵士常以布匹、絲綢、茶等與黨項人換取羊、馬等等其他物品。這一日軍士們正好換了肥羊回營改善伙食,狄青正好巡視兵營,來到此處,在院子中休息苦思應對李元昊之良策。

此情此景正好被狄青所見,邊境局勢日趨白熱化,狄青知道這幫傢伙又去用茶磚換山鹽及肥羊等物,於是跟大夥交待:“ 從今往後不得再與那邊的人聯繫接觸,否則以通敵罪處置。 ”

衆軍士一聽立馬被嚇了一大跳,馬上變了臉色,狄爺威風說一不二。狄青立馬又解釋道:“ 我又沒說今天處置,我是說從今以後不能再做換貨買賣了。 ”

有些話我們可以說不可以做,有些事情我們可以做不可以說。狄青作爲一個邊疆將領,既能與軍士打成一片,體察下情,又能言出成律,在軍十分有威信。

此時爲什麼不能說西夏,党項呢?而要以那邊代替,其實此時是一個政策敏感時期。李元昊反宋稱西夏,如果稱其爲西夏則意味着承認其國號,以狄青的身份是不可以直稱西夏的,因爲他有着官方的身份。

中國傳統文化中,一直是要求謹言慎行,病從口入,禍從口出。向來講究是什麼時候說什麼話。

此時,元生也在這羣士兵當中,他立馬就想到了:" 看來這趙元昊是真的稱帝了。 " 此時從元生的應答中,也體現出了他的語言藝術。元昊是被賜姓宋朝國姓趙,所以當時都是稱趙元昊,如果此時元生稱其李元昊,也是立場不對。

狄青目光被這個發配過來的鎮戎軍士兵吸引了,元生又說:“ 趙元昊不要我大宋賜的趙姓,改名囊霄,自稱兀卒 ,兀卒 就是天子的意思。五天前,還舉行了祭天大典。”

話說到此,我們是否就會認爲元生是一個可用之人呢。此時元生做出了更令人驚訝的舉動,從懷中掏出了一個佈告,這是西夏的明文告示。元生趁沒有注意時偷偷揭了一張回來,同行的士兵卻沒有一個人發現。

狄青頓時大感興趣,軍中居然有此等人才。忙問道:“ 你識得党項文,聽得懂党項話?  ”元生在清風堂做夥計的時候,就經常跟党項人做生意 ,所以關於商用的文字基本上都認識,交流也更沒有問題。

狄青瞭解了元生,不但能說而且能識字,且瞭解党項的民情之後,兩眼放光,這是上天賜來的好人才啊!此時正是用人之際,立即將元生拉到一邊,說你跟我來,馬上進到營中探討軍情。

元生從開始發配邊疆之時,就心中立定了志向,要抓住機會建立軍功,雖然家破人亡,但是還有一個弟弟元貞沒有找到。因此他也沒有放棄自己,而是在困境中尋找機會。

就像大師兄常說的,人的一生總要遇到很多問題,甚至是絕境之時,當你覺得無法渡過去的時候,拿一張白紙,把你的所有問題寫在紙上,然後扔到一個角落不再理它,過三個月後,你會發現,曾經這些讓你痛不欲生的問題,此時可能都被你忘得一乾二淨了。

人生從不缺少問題,沉浸在問題之中,或者情緒陷入問題之中,都是於事情沒有幫助的,只有帶着問題上路,帶着問題尋找機會,在某些時候,這些問題就解決了。

元生就是這樣一個平凡的人,但是他又是一走向卓越的人。而狄青也是一個這樣的人,揹負着兄長的罪過發配邊境,一步步的從小兵做起,建立軍功,也在戎邊的過程中發現出自己的軍事特長,人在逆境之中不放棄,就是一塊金子,是金子就一定會發光。

此時作爲人才的元生,得遇狄青這個伯樂是人生幸事。而作爲狄青也有一雙隨時都有發現人才的慧眼,得遇千里馬元生,亦是幸事。

狄青有伯樂的慧眼,有如飢似渴的求才之心,剛剛好像元生這樣的人才才露尖尖角,就可以人盡其用。也正是這樣的建立起自己的軍事團隊,纔有了後來的北宋的唯一以戰建功的名將狄青。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