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呼喚”到"尋找",他和他的愛只爲這一句:原來你一直都在 關於封面 關於故事 關於結構 關於語言 關於哲思

文|驛路奇奇

當耽美小說大火之際,一臉姨母笑的我們愛上了《鬢邊不是海棠紅》。細究起來,這也並非偶然。遙想當年,李安一部《斷背山》扣開了無數少男的心門,也讓很多人開始正視同性之愛這一相對小衆的羣體,至今回首,仍然令人印象深刻。

光陰流轉,同性之愛已告別昨日的隱祕,逐漸被展現在日光下,爲世人接受和尊重。一些線上平臺還相繼出現了與同性戀相關的組織,甚至也有些朋友願意發佈朋友圈,將自己的同性戀人公之於衆,並因此收穫祝福。

這樣的背景之下,越來越多的文學作品把目光聚集於此,便也在情理之中。2017年,以男性之間戀愛爲題材的小說《夏日終曲》應運而生,作品從行文到故事均唯美而細膩,雖結局因二位男主終未得見含着淡淡憂傷,過程中卻頻頻撒糖,令人看在眼裏,甜在心頭,此後收穫一衆好評,並且長踞《紐約時報》、美國亞馬遜書店、Goodreads各種暢銷書榜單。

隨之大火的,還有根據小說改編的電影《請以你的名字呼喚我》。忠實原著的情節,高質感的感官體驗,傳遞出無限愉悅與美好,引發了書迷和非書迷的廣泛關注,並因此獲得2018年第90屆奧斯卡大獎4項提名。

有佳作在前,又身負衆多期待在身,續篇《請以你的愛尋找我》的付梓出版真可謂“千呼萬喚始出來”,據小說改編的電影也在如火如荼的籌備中。

這樣迅速的出品,想不被種草都難。靜心閱讀《請以你的愛尋找我》,有人感嘆主線不再、故事過於零散,有人說則因爲其結構特殊、敘述方式多頭而陷入混亂。但始於愛的青澀,終於愛的醇熟,拋開潛意識強行要求主角佔據大量篇幅,閉環是完整的,私以爲不必過分侷限。此處,強行劃個重點:無論你是否看過第一部,我都建議你打開這一本,感受那份觸及靈魂之愛。

作爲前作的昇華,這一部從封面質感、章節設計到故事講述都實現了不同程度的蛻變,即便是與同類型的愛情小說相比,也算出類拔萃。

究其根源,不僅得益於主人公年齡增長的設定,閱歷的精深,更重要的是,行文過程的講述與人物性格、身份的貼合度更加緊密,關於主要人物內心隱祕部分的揭示更加深刻,語言的哲思意味也更加濃重。

關於封面

拋開具象化的人物影像,改爲光線與人物手臂、側臉的聚焦展示。第一眼看去,我們彷彿在一個陽光明媚的清晨,透過窗簾,看到一個微睡男子,享受不受打擾的夢時光。


私密而富有沉浸感,看起來暴露在外,但內心世界又是不足爲外人道的。這與故事本身傳遞出的感覺高度契合,是與周遭環境有距離感的,卻又嘗試着去體驗這世界的不同。

關於故事

①似乎不是倒敘,也不是插敘,更像是依靠人物的閃念去敘述。

這大概能夠解釋爲何第一章用大量篇幅書寫主人公父親的故事。畢竟父親也曾有過與同性交往的衝動,雖然最終放棄,但他天然能以一顆毫無芥蒂的心去理解兒子的選擇,理解他的取向。

沒有一絲絲責備,他甚至佩服他的勇氣。而父子倆的守夜之約,即便是與某一方存在戀愛關係的第三者、第四者介入也未打破的平衡,這也進一步證明了父子二人認知上的默契與共識。

另外,每一段戀愛關係的互相交疊,包括因爲某些故事和信物延伸出的故事分支,可以看作是作者依靠閃念推進情節的明證。

②主人公內心世界與感情生活一層又一層包裹,與心愛的人非但不產生關係,反而越來越遠,這個“找”的舉動與念頭並不像看起來那麼牽強。

如果說《請以你的名字呼喚我》是一種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渴望融爲一體的狀態,那麼《請以你的愛尋找我》,則是在百轉千回之後,猛然發現縱使經歷“千帆”,依舊只愛“巫山”。

很多時候,我們以爲時間可以幫助自己忘記,可越是經歷得多,越是知道心底裏最強烈最真實的渴望。試過那麼多次,不是不愛,只是不夠愛。看似是外力推動下的尋找,實際上是來自心底最真切的呼喚。

木心說:從前慢。慢的是時間,而空間的拉長,則易催生更加刻骨的想念。任憑想念發酵的舉動,看起來是感性的,實際上恰恰是充分了解自身心態下的理性,是自我需求的滿足。

從來也沒有想起,只因從未忘記。縱然回到愛之初起點,時光也不可能倒流至那年夏天,且一磚一瓦已不復當初,可彼時點滴中的日常,早已刻在了兩位相愛之人的魂魄裏,正應了那句“玲瓏色子,入骨相思知不知”。

熟悉的處事方式他一看便知,即使過了很多年對方也並不陌生。越是試圖逃離,越是有一把無形的鎖把自己鎖得更緊。對艾利奧和奧利弗而言,凡此種種,一一應驗。

所以,艾利奧他丟開了人,以爲時間可以幫他弄丟愛他的心,好讓自己找回多年前無拘無束的自己,或者說讓自己變回和艾利奧在一起的樣子。畢竟,沒有他,那些年縱有閃爍與光亮,往往也只是一瞬。

這些念頭縱然沒有時時閃現,卻如魔咒般揮之不去,連他後來的愛人們(無論男女)都能感受到他的愛一直有所保留,何況是清醒時的自己呢?這一趟,其實是必須要走,而不是不得不走,與其是去找人,不如是給自己一個交代,不能再逃了!

關於結構

①就作品節構而言,章節以音樂命名,在增強節奏感之餘,也暗合主人公身份。

相比與前作的以關鍵場景命名,這樣的做法普適性更強,也多了不少想象的空間,似乎是在進化,又是在暗示我們:愛恨離愁苦,萬般皆生活的顫音。

②關於部分情節鋪墊太多的問題,則不可一概而論。

鋪墊太多,確實容易令人失去耐心,不過卻也能在主題之外提升對“愛”的理解。比如,破解里昂的謎題,穿插在主要人物的故事中,雖然也算是一個分支,不交代清楚會讓人始終心存疑問,但仔細探尋之下,歷史意味大於人情,感興趣的人如果想知道更多,則需要再去深究與考證。

探究的必要性需要讀者自己去衡量,而是否狹隘的定義爲愛情小說則是見仁見智的命題,如果站在人類學的高度,這樣的處理方式也不是大忌。

關於語言

語言的風格,亦如既往的大膽、露骨、甜蜜而感情豐沛,同時能夠準確傳達人物心理狀態,此外,不得不提的是,無論是異性之愛或是同性之愛,字裏行間的美好和滿足是類似的,有過親身經歷的人們或能體會。

以下的例證或可說明一二:


大多數女人都希望能愛某個男人一輩子,哪怕她們很清楚自己不可能天長地久地愛下去,而“男人啊”這三個字彷彿概括了那個男人身上所有她們渴望忽略、學會忍耐、最終原諒的缺點。“我不想看到任何人受傷。”

——第一章 節奏

可能是因爲我從來沒有放下,或者真正喜歡上他人。在感受到瞬間的激情之後,我總是又迴歸那個獨立的自我。在人生的某些時刻,你是需要給他打個電話的。那一刻總會出現,總會有這樣的時候。

——第二章 華彩樂段

可以成爲男人,也可以成爲女人,或者同時成爲這兩者,因爲過去,你對我來說就是這兩者的合體。找到我,奧利弗,找到我。

——第三章 隨想曲

我終於和我的奧利弗躺在了牀上,哪怕我們放開彼此,也沒有誰會離開,是這個念頭讓我真正意識到,儘管已經過去了二十年,可我們倆依然是很久以前同在這片屋檐下的那兩個年輕人,一點也不曾老去。
埃利奧,我有太多年沒跟男人親熱過了。
我只和你這樣做過。
已經有很長時間沒人這樣吻過我了。

——第四章 返始

關於哲思

如果你認同這本書是屬於人類學的,那麼其中不時展現出的哲思意味一定不會令你奇怪。

時而辯證:

有些人對全世界關上大門,而有的人呢,只是從生活的一角衝向另一角。

時而激勵:

日光之下並無新事。生活用一種非常難以理解的方式來提醒我們,即使沒有上帝,命運在出牌時也會閃過往昔的光彩。

時而引人探尋:

人生不過就是一場又一場考古挖掘,而挖掘的深度可能超出我們的預期。

而終極指向的,則是循環與輪迴,無論是小奧利弗的命名,還是二人之前的互相渴望與身心感應,都是以終爲始,以始爲終。

故事接近尾聲時,艾利奧的心聲自然地噴薄而出:

他什麼也沒有忘記,也不願忘記,哪怕他不能寫信或者打電話,看看我是否也同樣不曾忘記。他知道,若是我們倆都沒有找到彼此,唯一的原因便是我們從未真正分開過,無論我們身在何方,和誰在一起,遇到怎樣的艱難險阻,而當時機到來時,他唯一需要做的只是到這裏來,找尋我。

自此,故事令人意猶未盡,沒有失落,沒有憂傷,只是因爲在人羣中多看了你一眼,再也沒能忘掉你的容顏與點滴,這一眼萬年,隨生命一路向前,不幻不滅。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