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坤扭轉:生命與死亡並不存在意味着什麼?



王建平:每日一文:《感知論第五部》(121)

生命與死亡並不存在意味着什麼?

生命與死亡的概念是我們的主觀設定,其實並不存在,這意味着什麼?意味着我們將對生物及我們活着的事實要重新解讀,意味着所有生物的存在意義有完全不同的解釋,意味着存在是另一種存在,意味着我們有了完全不同的存在目的。不用生命的概念來看待生物的存在,真相一目瞭然,生物與普通物質的區別是,一個是感知體,一個是被感知體。感知體接受可能接受的所有感知信息,物質表達自身的感知屬性。兩者組合成感知運動,這就是我們面對的存在。也就是說,存在正在我們的感知中存在,我們與正在被感知的一切事物構成了存在。這取消了客觀存在的概念和主觀存在的概念,存在是感知運動的表達,即存在不是我們看到的,也不是我們想到的,存在就是我們自己的存在。我們是存在的主體,不是存在的依附者和認識者。

沒有生命概念的阻隔,我們就是存在本身,我們就是存在正在存在。這是我們身份的大回歸,我們並非僅僅負載着生命,我們決定着存在的存在,即沒有我們的感知活動,存在不會存在。生命是一種對生物及我們的一種極狹隘的解釋,生物及我們是存在的主體,即感知運動的主體(觀測者)。沒有我們就沒有感知運動,沒有感知運動,物質就沒有屬性,就是遊離的、散亂的、無序的粒子羣,存在就並不存在。我們是決定着存在怎麼存在的感知體,我們在感知運動的邏輯法則和倫理原則中運行,這種運行纔是我們的存在本質,這種運行纔是我們人類該有的狀態。

感知體的使命、目的和行爲的意義是感知,感知其實就是我們所有的行爲活動的總稱。只不過生命意義下的行爲活動是爲了生存,感知意義下的行爲活動是爲了存在得以存在,是爲了我們感知存在的愉悅。存在的愉悅就是存在有序且良好的運行,這種良好運行在我們身上的感知反映就是愉悅。感知意義就是存在的意義,而生命意義僅僅是對於我們自己的主觀意義。生命與死亡概念都不存在,意味着我們的全面解放,我們將有一種全新的活法。

爲感知而存在,爲感知愉悅而存在,這纔是我們正確的永恆的存在之道。爲感知而存在的意義改變了我們現在存在性質,我們的存在目的是感知,即我們的感知狀態,決定着存在的狀態。要保證我們有良好的感知,即良好的感知運行和良好的感知內容,我們的生活行爲將因之大幅度地改變。良好的感知運行不但是要保證個人的感知機能活躍、平穩、高效地運行,還要保證感知運行的外部條件,即感知渠道的暢通無阻、感知範圍的最大化、感知內容的全面化和感知運轉的理性化。這實際上就是給我們的生活以新的目的、新的理由和新的秩序。個人生活與社會生活都服務於良好的感知活動,都以獲得良好感知爲目的。

我們的目的不同,生活的追求就大不相同,以感知愉悅爲目的,這決定了我們的行爲動機和行爲過程。愉悅是全面的、綜合的、共同的存在,爲了能達到愉悅的目的,我們絕不會再犯自私自利的錯誤,我們絕不會再以自我生命爲中心,我們絕不會以損害事物與他人的利益爲代價換來取生存的利益。一切行爲正好相反,一切事物與所有他人的良好存在才能讓人感知到存在的愉悅。愉悅並非個人內在的生命行爲,愉悅是外部存在的綜合反映,愉悅並非一時一事的快樂,愉悅的快樂不僅在當下,是恆常的存在狀態,是人與存在良好互動關係的表達。愉悅是過去、現在、未來的整體狀態,愉悅是超時態的存在。

生命與死亡並不存在意味着人類生存時期的結束。現在正是人類的矇昧時期,矇昧時期的顯著特徵就是生存就是經歷苦難,這個苦難的過程完全是我們自找的,完全是我們在自作自受。這個時期在人類的存在史中不算長,也是人類精神進化史上重要的一環。我們給自己製造的種種苦難與災禍都會保存在人類史的博物館裏,其標本和實物會讓後世的人們觸目驚心。他們會如此嘆息,我們的祖先都在生命與死亡觀念的折磨下經受了什麼?就像我們嘆息我們鴻蒙未開的祖先在石器時代的所遭遇的愚昩生活一樣。不過,讓後人不解的是,在長達數千年的文明生活中,智慧到底幫了人類什麼忙?生命與死亡的概念難道不是人類精神智慧的作品嗎?(接下)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