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實證分析中“調節”變量(效應)的一些細節解讀

01  調節變量的理論意義

調節變量的一個主要作用是爲現有的理論劃出限制條件和適用範圍。研究調節變量時,我們正是通過研究一組關係在不同條件下的變化及其背後的原因,來豐富我們原有的理論的。

這裏的“不同條件”就是理論的適用範圍和假設。所以,調節變量能夠幫助我們發展已有的理論,使理論對變量間關係的解釋更爲精細。

02  調節變量的原理

什麼是調節變量?

簡單來說,如果變量X與變量Y有關係,但是X與Y的關係受第三個變量Z的影響,那麼變量Z就是調節變量。調節變量所起的作用稱爲調節作用。

我們以zhou等(2017)的研究爲例。這個研究以中國企業爲樣本,探討了新興市場中企業的所有權類型通過研發投入水平進而對創新產生影響的過程,以及對這個關係產生影響的幾個主要情景因素。

研究模型中有一部分探討的是企業所有權類型對企業研發投入的影響以及制度發展水平對這個關係的調節作用。如下圖所示,“制度發展水平”有一個箭頭指向“企業所有權類型”影響“企業研發投入”的箭頭(注:這個調節變量既不是指向“企業所有權類型”,也不是指向“企業研發投入”,而是指向兩者的關係。)

這就是調節變量一般的圖表表達方式。調節變量影響自變量和因變量之間的關係,既可以是對關係方向的影響,又可以是對關係強度的影響。在組織研究中,調節變量既可以是類別變量(如性別、種族、教育水平等),也可以是連續變量(如工資水平、智力等)

顯然,調節變量的概念是建立在另外兩個變量的關係之上的。如果沒有兩個變量的關係作爲前提,也就不必討論第三個變量的“調節作用”了。

調節效應的三種類型:

加強型(strengthening):指的是隨着調節變量Z的值的增加,X—Y的正向或負向的關係被強化。

削弱型(weakening):指的是隨着調節變量Z的值的增加,X—Y的正向或負向的關係被弱化。

顛覆型(reversing):指的是隨着調節變量Z的值的增加,X—Y的關係從正向轉爲負向,或者從負向轉化爲正向。

研究中注意事項:

關於研究假設的文字表述。研究假設的提出應該儘量準確,我們不應該籠統的假設“Z在X與Y的關係中起到了調節作用”,而應該具體說明Z是如何調節X和Y的關係中。

例如:當變量Z高的時候,變量X會變量Y有正面的影響;當變量Z低的時候,變量X會變量Y有負面的影響。

到了這裏,想必大家對調節變量的相關知識有了一定的認識了吧!

03  調節作用和交互作用

首先,調節作用和交互作用在統計上地檢驗方法相同,但兩者在概念上是不同的。

1.交互作用

兩個變量(X1和X2)共同作用時對Y的影響不等於兩者分別影響Y的簡單數學和。

2.調節作用

一個變量X1影響了另一個變量X2對Y的影響。

其次,在調節作用和交互作用的分析中,關於變量地位的不同。

1.交互作用

在交互作用的分析中,兩個自變量的地位可以是對稱的,可以把其中任何一個解釋爲調節變量;它們的地位也可以是不對稱的,只要其中有一個起到了調節變量的作用,交互作用就存在。

2.調節作用

在調節作用中,哪個是自變量,哪個是調節變量是很明確的,是由理論基礎決定的,在一個確定的模型中兩者不能互換。

讀到這裏,相信大家已經能夠很好的區分調節作用和交互作用了

04  調節作用的檢驗方法

用迴歸法檢驗調節作用

1.用虛擬變量代表類別變量

如果自變量或調節變量中有一個是類別變量,那麼第一步首先就是將類別變量轉換爲虛擬變量(dummy variable)。所需的虛擬變量的數目等於類別變量的水平個數減1。

2.對連續變量進行中心化或者標準化

用迴歸的方法檢驗調節變量的一個重要步驟就是把自變量和調節變量中的連續變量進行整理。

3.構造乘積項

構造乘積變量時,只需要把經過編碼或者中心化(或標準化)處理以後的自變量和調節變量相乘即可。

4.構造方程

構造乘積項之後,把自變量、因變量和乘積項都放到多元層級迴歸方程中就可以檢驗調節作用了。這時,乘積項的係數如果顯著,就可以說明調節作用存在了。

5.調節作用的分析和解釋

當檢驗中發現一個顯著的調節作用存在時,下一個重要的步驟就是分析它的作用模式。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