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上《讓小車運動起來》教學反思

教學反思:常規課堂,更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靈活調整,但最基本的不能改變,就是要“讓學生感覺有趣,學習有獲”,更能看見成長。

今天在4.2班上了該課,教學設計借鑑了彭老師的研究課教學設計和課件,但這節課我們只完成了“啓動小車和提出‘拉力大小和小車運動快慢之間的關係’研究問題”這兩個環節,是什麼原因導致本節課的課堂進度如此緩慢呢,我總結了幾點:

1.向全班展示了小助手準備材料的幕後工作,這一步用了大約五分鐘。但這個環節能讓全班體會到老師的認真,讓學生感受到我們是一起在做一件事,並通過這件事獲得成長,每一節課的材料都是老師和小助手的辛勤勞動的成果。在這次找的小助手中,我特意找了兩個學困生,這兩人不僅學習困難,還有干擾他人的課堂行爲,我請優秀的小助手帶他們,然後把他們準備材料的認真專注的一幕拍照,展示給全班。在我的講述下,全班同學爲他們鼓掌,這一節課他們聽得很認真,破天荒的舉手發言了。我相信,在我們的課堂上,又少了兩個學困生,我用了一週的時間,就是請他們做他們能做到的事。讓他們看到自己的價值。

2.課件播放不順暢—所有的視頻都不能播放,所以我必須演示——以後上課需要做兩手準備,哪種方法簡單高效,學生能快速理解接受,就採用哪種方法,不一定要用視頻,要充分用到演示,這樣教師可控,也增加是師生的互動。

3.對學生的回答,教師的總結不夠精煉

4. 學生懂了的沒有加快速度。(可惜忘記了實際教學片斷)

改進:

一.引入,認識到物體的運動與力有關係(3分鐘)

1.聚焦引導,教師描述人力使遊艇運動起來了。

2.學生看圖片,討論回答,教師板書並小結:力與物體的運動有關係。

二.啓動小車,認識重力,拉力;能總結出力可以使小車由靜止變爲運動(15分鐘)

1.提出任務:我們也來啓動一輛小車,感受一下力與小車運動的關係。

2.投影材料,學生思考交流啓動方法,討論怎樣算是啓動成功?

  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教師演示,隨機提問:啓動小車的動力是什麼?(學生回答墊圈重力;繩子拉力)

繩子的拉力是怎麼產生的?墊圈的重力式怎麼產生的?引導學生認識重力;

通過思考繩子長度與小車運動的關係,認識到是“墊圈的重力轉化爲繩子的拉力,是繩子的拉力帶動了小車,所以必須要保證繩子有拉力。”學生都能正確回答繩子不能過長過短,但很難總結出這與繩子的拉力有關,這個環節着重引導學生對現象進行深入思考。

小結:鐵墊圈的重力使得繩子產生拉力,拉力讓靜止的小車運動起來。

3. 小組任務一:啓動小車

  教師示範和全班交流(預測實驗中可能發生的意外,預想應對措施,培養學生先想再做,不盲目動手的科學態度):實驗桌面要平整;小車可能會落地,怎麼避免?墊圈容易灑落,怎樣避免?

4. 小組實驗,大屏幕顯示時間,小組完成實驗後,組長板書數據。

5. 分析數據,獲得信息。教師讀出每個小組的數據,提問:從這些數據,你發現了什麼信息?

6.總結:力可以使小車由靜止變爲運動

三.探究小車運動與拉力大小之間的關係(15)

        1.提問:用更大的拉力拉小車,小車運動的快慢會發生怎樣的變化?你怎麼做實驗來驗證你的猜測?

      2.和學生一起閱讀課本43頁的方法,交流這樣做的原因。

      3.小組實驗,收集數據。

      4.小組代表彙報實驗結果。(這一步需要重視。這兩週我在上五年級《地球表面的地形》這一課中,有一個環節是小組觀察中國地形,根據在記錄表填寫,然後小組彙報,在彙報階段,出現了學生表達不清,彙報時背對同學,聲音小,連記錄表上記錄的內容都不能完整表達出來,不會使用多媒體幫助自己等問題,這提醒教師很有必要再課堂教學中增加讓學生展示自己的機會)

5.總結:力可以改變物體運動快慢

6.提問:小車是怎麼停下來的。

總結:力可以使物體由運動變爲靜止

四.研討(2)

1.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知道了什麼?

2.總結:力影響着物體運動。

力可以使小車由靜止變爲運動,這個力是動力;

力可以使物體由運動變爲靜止,這個力是阻力;

力可以改變物體運動快慢。

五.拓展(5)

1.出示踢足球的圖片,討論足球運動員是怎樣改變足球的運動狀態的?

2.學生交流。

3.教師小結:如腳踢靜止的足球,可以使足球運動起來;腳踩住足球,可以使足球靜止;通過腳踢的用力大小控制足球的運動速度等。

4.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還想知道什麼?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