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要學會如何給孩子關愛和自由【210】

古人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人們還說“橘生淮南則爲橘,生於淮北則爲枳”等,這些都說明了環境對一個人成長的重要性。

瑞典教育家愛倫·凱也說過類似的話,他指出:“環境對一個人的成長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良好的環境是孩子形成正確思想和優秀人格的基礎。”

每個人一出生接觸的環境就是家庭環境,家庭對一個人的影響非常深遠。

一般來說,家庭對一個人的影響程度是與他的年齡成反比的,年齡越小,越容易受到家庭環境的影響。

最適宜孩子成長的環境就是溫暖和諧的環境,生活在這種環境中的孩子通常性格活潑,行爲較爲理性,並善於與人交往。

因此,每一位家長都應該爲孩子提供一個有利於他成長的環境,讓孩子在充滿關愛和自由的環境下健康快樂地長大。

相反,如果孩子生活在一個缺少關愛或者沒有自由的惡劣成長環境中,對家就會有一種厭煩心理,對父母就更不會言聽計從了。

有一個10歲的小朋友鵬鵬,幾乎每天下午放學都不會立刻回家,而是經常玩到很晚纔回家。有一天,放學後他又去好朋友浩浩家,兩個人一起做功課,然後一起玩。天都黑了,朋朋還不想回家。浩浩奶奶就問朋朋:“你怎麼還不回家啊?這麼晚了,你爸爸媽媽該着急了。"沒想到,朋朋滿不在乎地說:“我不想回家,我們家到處亂七八糟的,看着讓人心煩。我爸媽工作很忙,這會兒一定還沒回來。再說,他們也不怎麼管我。”

如果父母能夠給予朋朋更多的關愛,朋朋在談起自己的家時,態度也不會如此冷漠。說起對孩子關愛不夠的現象,許多父母都有一個共同的理由,那就是工作忙。

除了工作忙,家長們還有一個理由,那就是自己的娛樂佔用了陪孩子的時間。只是許多家長都不會承認這個看似最接近理由的理由。

下面的事實也證實了這一點。

在一次夏令營活動中,孩子們被要求畫一幅畫,來描繪出各自家庭的情形。

有一個孩子的畫讓人看了心酸不已。他的畫是這樣的:他的媽媽在看電視,他的爸爸在玩電腦,他自己則站在旁邊流眼淚。

這是一幅典型的家庭生活不和諧的畫面。

家庭應是一個人心靈的港灣,需要每個人用心去守護,尤其是爲人父母者。孩子還小,只是一個被動接受者,父母給他創造什麼樣的環境,孩子只能被迫接受,無法選擇。這就要求父母能夠懂得孩子真正需要的是什麼,並給他提供一種這樣的家庭氛圍。

如果父母對孩子的成長不瞭解、不關注,以自己的經歷、經驗爲標準,從自己的利益出發,強迫孩子做他不喜歡做的事情,只會讓孩子產生逆反心理。

比如,一些父母把成績看得很重,他們往往打着“愛孩子”“爲孩子好”的旗號,整天強迫孩子學習,這樣只會讓孩子對學習產生恐懼、厭倦心理,結果孩子可能更反感學習。還有些父母,根本不考慮孩子的興趣愛好,看到別人家的孩子報了學習班,就給自家孩子也報了名,生怕自己的孩子落後一步。

這些父母將自己的意願強加給孩子,只會讓孩子叛逆,與父母對着幹。他們以爲自己非常疼愛孩子,其實他們只是將孩子變成了實現自己願望的工具,讓孩子成爲他們的驕傲。

那麼,父母怎麼才能做到給予孩子關愛和自由呢?或者說,父母怎樣才能給孩子創造一種良好的家庭氛圍呢?

首先,父母要從生活的方方面面關愛孩子,給予孩子充分的尊重和信任,不要整天板着面孔,不要隨意呵斥孩子,更不能打罵孩子,要試着以朋友的身份和孩子相處,創造一種平等、民主的家庭氛圍。
其次,父母不要把成績作爲評價孩子的唯一標準,應多方面培養孩子的興趣愛好,有意識地在家庭中培養文明健康的生活情趣,包括定時看時事新聞、注重體育鍛煉、熱愛科學、愛好音樂文藝、注重文化修養和語言文明等。當然,父母在這些方面應做好表率。
最後,父母還要樹立良好的家風。良好的家風包括家庭成員都有正確美好的倫理道德觀念,形成互助友愛、尊老愛幼、文明禮讓、熱愛勞動、積極樂觀、努力向上、誠實守信、勤儉持家的好風尚。

如果父母真的愛孩子,那就要尊重孩子,瞭解孩子的所思所想。其實,孩子想要的一直都很簡單,那就是關愛和自由,二者一個都不能少。

如果這些父母都做到了,教育孩子就不會是什麼大難題。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