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衛星:爲愛讀課外書的孩子撐腰書


尊敬的***家長:

您好!我已經有連續兩天看到您的孩子在學校放學後,過了延時服務到了靜校時間還在圖書館看書了。據他的老師講,他喜歡看課外書,但是您在家裏不讓他看,覺得這是“閒書”,會影響學習。在此,專寫一封信,和您談一談。

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一位德國納粹集中營裏的倖存者移居美國,痛定思痛,他給美國的中小學老師寫了這樣一封公開信:親愛的老師們,我是集中營裏的一位倖存者。我的眼睛目睹過你們不曾看到過的事情,比如:訓練有素的工程師建造的毒氣室;受過教育的職業醫生毒死的兒童;經過培訓的女護士殺害的嬰兒;學院和大學的畢業生,槍決和燒死的婦女和娃娃……所以,我對教育信不過!我的請求如下:幫助你們的學生學習做人!千萬不要用你們的心血造就一幫受過教育的妖怪,訓練有素、學有專長的神經失常者,富有學識的艾希曼…… “我對教育信不過!”這是多麼沉痛的事實,多麼響亮的警鐘!如果我們悉心培養的孩子不能做一個端正的人,那麼擁有再多的知識又有何用?如果不擁有健全的人格、美好的心靈、良好的素質,那麼,他的能力再高,也終將會是這個文明社會的不和諧音符。因此,一個孩子的精神發育多麼重要!而我的導師朱永新教授說:“一個人的精神發育史就是他的閱讀史。”作家餘秋雨也說:“閱讀的最大理由是想擺脫平庸。一個人如果在青年時期就開始平庸,那麼今後要擺脫平庸就十分困難。只有書籍,能把遼闊的空間和漫長的時間澆灌給你,能把一切高貴生命早已飄散的信號傳遞給你,能把無數的智慧和美好對比着愚昧和醜陋一起呈現給你。”的確是這樣,真知總在書中,忽微忽著;精神永存行間,時隱時現。一味的刷題是刷不出精神底蘊來的。而閱讀,是站在別人的肩膀上看世界,能讓貧乏和平庸遠離我們;閱讀,是用別人的世界來觀照自己,能填實我們比天空更廣闊的心靈。

您也許會說,從長計議,大道理我們都懂,可我們沒辦法,還是在乎孩子的考試,還是需要孩子的分數,因爲,這是他未來在升學競爭中勝出的唯一籌碼。那我來告訴您,且不說隨着招生考試製度改革的推進,分數已經不再是唯一籌碼,就是這分數籌碼的取得,也在發生着悄然的變化。語文是工具科,是母語,是學習其他各科的基礎前提,而閱讀,又是語文的關鍵。語文教材主編溫儒敏教授曾透露:“高考命題方式正在進行很大的改革,而且在悄悄地改”。閱讀速度,以前卷面大概7000字,現在是9000字,將來可能增加到1萬字。閱讀面,哲學、歷史、科技什麼類型的內容都有。也就是說,只看教材,別說高考語文,就連中考語文都將應付不來。除此之外,近年來,隨着教育改革的不斷推進以及評價探索的逐步深入,中考試題越來越淡化對記憶性知識的考查,重視情境的營造,突出對學生綜合能力的考查。情境化命題的覆蓋面越來越廣,命題形式越來越多元,而要做好這類題目,沒有一定的閱讀理解能力是會傻眼的。從某種意義上說,中高考進入了一個全科考閱讀、全科考語文的時代。您還不讓您的孩子多讀書,上至天文地理,下至草木蟲魚,大至立身處世,小至人情物理,讀經典,讀思想,讀文化,讀個融會貫通,讀個鞭辟入裏,這不眼看見着他在今後的考試中喫虧嗎?

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孔子也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您的孩子這麼喜歡讀書,我相信他一定能以此爲切入,進入學習的快樂世界。誠如“愛笑的女孩運氣不會太差”,在我看來,愛讀書的孩子命運一定會好。別的不說,愛讀書,這是一個多好的習慣!“好習慣比知識更能改變人的命運。”(朱永新)因爲它能幫助孩子建立起一套具有積極意義、自動運轉的系統,從而整理、規劃他的生活,提升他的生活質量和生命品質。希望您能鼓勵、支持並且幫助您的孩子養成一輩子讀書的好習慣。我給他送了疫情期間我寫的一本小書——《守望春天》。希望我的這本小書這幾天能夠在他的枕邊陪他入眠。

感恩!                                           

            深圳市新安中學(集團)袁衛星                                    2020年11月26日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