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究竟是個什麼鬼(溫度篇)

色彩有溫度,這個概念很容易被理解。從溫度的角度來分類色彩,估計大多數人都會將其分爲冷色和暖色。誠然,紅、粉、橙、黃這類顏色可以使人聯想到火焰、陽光等事物,讓人覺得溫暖,屬於暖色系。青、藍、綠、白這些顏色則能讓人聯想到冰、雪、霜等,使人感覺寒冷,屬於冷色系。

亞熱帶、溫帶地區四季分明,居住在這裏的人們,能夠更好地認知冷暖色。他們可以根據季節的變化調整室內裝飾品和服飾的顏色。即使很多人並不知道什麼是冷色與暖色,但依然能夠感覺到不同顏色的溫度差,從而更好地調節自身的溫度。

暖色與冷色使人感覺到的溫度還受到顏色明度的影響。明度高的顏色,都會使人感覺寒冷或涼爽;明度低的顏色,都會使人感覺溫暖。舉個例子,與深藍色相比,淺藍色看上去更涼爽;與粉色相比,紅色看上去更溫暖。

但是,冷色與暖色在心理上的感覺因人而異。這個差異是由不同的氣候環境和個人經驗造成的。比如,在冰天雪地的北方長大的人,看到冷色會聯想到冰雪,因而他們看到冷色會感覺更冷。而在赤道附近成長的人,看到冷色很難意識到寒冷,這是因爲他們基本上沒有過寒冷的感覺。在熱帶,即使是海水也是溫熱的。如果想知道某個人對冷色或暖色的感覺,首先得了解他的成長環境。

夏天,使用白色或淺藍色的窗簾,會讓人感覺室內比較涼爽,如果搭配冷色的室內裝潢,效果可以發揮到最大。到了冬天,再換成暖色的窗簾,使用暖色的布做桌布,沙發墊子也搞成暖色的,是不是會感覺屋子裏面很溫馨。這個原理同樣也被運用在冰箱、電扇、空調的顏色上。有研究稱,暖色製造暖意比冷色製造涼意的效果更明顯。暖色與冷色可以使人對房間的心理溫度相差2~3度,因此,怕冷的人適宜將房屋裝修成暖色。

《色彩,究竟是個什麼鬼(溫度篇)》是色彩入門系列的最後一篇,文末準備了幾個有趣的色彩實驗,老規矩,自行體驗一下吧。

馬赫帶效應

將明度不同的非彩色色帶並列起來,在色帶接觸的邊界處會出現有趣的現象,這就是邊界對比。與明度較高的顏色相臨時,邊界處看起來會比實際顏色暗;與眀度較低的顏色相臨時,邊界處看起來則實際顏色亮。

無中生有的點

將黑色正方形排列成格子狀,中間留出像道路一樣交錯的白色窄道,在白色窄道的交叉處,會隱約看到灰色的點。這是因爲白色在黑色的影響下,明度得到了強調,但交叉的部分卻不受對比效果的影響。

埃倫施泰因圖

心理學家埃倫施泰因繪製了這樣一個圖形:縱橫垂直畫幾條黑色的線,將相交點全部擦掉,擦掉的部分看起來像是白色的圓形。如果將擦掉的部分用粉色線補上,則會看到模糊的粉紅色圓形。

總結

色彩的心理印象:

暖色:紅色、黃色、橙色等,讓人聯想到火焰、太陽等比較溫暖的事物;

冷色:藍色、白色、紫色等,讓人聯想到冰、雪等比較涼爽寒冷的事物;

前進色:暖色、高彩度的顏色;視覺上有前進、距離近的感覺;

後退色:冷色、低彩度的顏色,視覺上有倒退、距離遠的感覺;

膨脹色:暖色、明度較高的顏色,讓物體看起來感覺比實際更大;

收縮色:冷色、明度較低的顏色,讓物體看起來感覺比實際更小;

色彩的重量感:明度越低,顯得越有重量。反之,顯得越輕。

我是鵬少,一個會Photoshop又擅長Ps的小哥。關注我,讓我們一起變身照騙達人。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